不少基层干部反映,来自上级的理解、信任依然不够,存在着“上级压下级,一级压一级,层层加码”的现象。基层干部长期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各类矛盾的风口浪尖,不能一出问题就打他们的板子,认为全是他们的责任
4月20日,四川芦山县地震袭来。抗震救灾争分夺秒,基层干部的身影处处闪动,救人、分发物资、安置灾民……
然而,在平常,基层干部尽管流了很多汗水、付出很多辛劳,仍时常会受到批评和指责,甚至遭遇信任危机。
走近他们才能看清他们,了解他们才能读懂他们。坚守一线、勇挑重担的广大基层干部,不仅其地位和作用应当给予充分肯定,而且社会各方面应当给予更多的理解、信任和关心。
多些信任,让肯干的更有干劲
每天,当手机的“嘀嘀嘀”声响起,庞学仁就想看看,是不是自己期待的短信。
他是贵州省金沙县城关镇外寨村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与庞学仁一样,全国有100万个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从2010年1月起,每天都期待着一条来自全国基层党建手机信息系统的短信。庞学仁说,收到短信,心里舒坦,因为“我们听到了党的声音,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不少创新举措,关心关爱基层干部。
记者在沂蒙山区采访时,正赶上为期一年的山东省省直机关驻贫困村“第一书记”交接。“处长当村长,不能在短期内使落后的农村发生根本变化,却能接受基层干部群众的教育,使自己的工作作风发生一个根本的转变。”一位初来乍到的“第一书记”对未来的一年充满期待。
刚从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离任的“第一书记”彭子良 ,即将回到省委大院工作。他深有感触地说,基层干部最大的苦衷,就是千方百计想干好工作,但时常会被社会舆论误解。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长期关注基层干部群体。他认为,对基层干部的评价,必须客观公正:一方面,绝大多数基层干部兢兢业业,这是这支队伍的主流;另一方面,“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越往“上”或越往“下”,感受越深、难度越大。
县里的干部到党校学习,总要请厅局的干部吃饭,影响不好。可是,为什么会形成这种风气?无外乎一是要项目;二是汇报工作,希望与领导增进了解。许多要求是合理的,为什么不打开正常渠道?于是,山东省组织部门安排各厅局主要负责人集中和学员见面,有要求当面提。同时,组织部长接受干部约谈,敞开“前门”堵“后门”,个人有什么想法直接表达。不用请客吃饭就可以把事办了,学习自然也就踏实了。
明明怕喝酒为什么还要喝?明明知道酒喝多了对身体不好为什么还要硬着头皮喝?一些基层同志提出,对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某些问题,除了加强教育,更要搞清楚现象背后的原因。他们呼吁,上级领导也要多想一想,自己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责任,对于基层干部是否给予了足够的关心。
上级关爱信任,工作才有干劲。在给基层干部压担子的同时,社会必须予以更多的关爱和信任。
多些理解,让多干的少受委屈
基层干部时刻面对群众,处理的都是难事、急事、具体的事,还有一些是上级要求但群众不一定愿意的事。河南民权县的一位基层干部表示,“10万基层干部每天处理的事情有几百万件,只要其中1件没处理好,便会引来舆论汹汹,认为是基层干部这个群体不行,这显然不公平”。山东蒙阴县委书记朱开国也说:“听说党报专题调研采访基层干部,我们感到很温暖。我们不要求一下子提高多少待遇,就是希望得到公正的评价。”
很多基层干部表示,不能因为全国的基层干部中出现了几个“房叔”、“房姐”,就说基层干部都是腐败分子。贵州仁怀市委副书记黄泽越认为,基层干部基数庞大,其中肯定有不好的,对此应该查明白、严惩处。但同时也要看到,社会舆论对基层干部确实存在着诸多的误读和误解。
辛鸣分析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很多事情会快速地传播。人们关注负面新闻无可厚非。这是加强监督的必然要求,但有些负面印象显然被放大了。
河南新乡市委书记李庆贵认为,基层干部承担着大量繁重的任务,比如招商引资、计划生育、信访维稳、整脏治乱、安全生产……诸多敏感问题实行“一票否决”,但同时,基层干部可以用来服务群众的手段和资源十分有限。各方面应该看到这个事实,而不应把板子都打在基层干部这个群体身上。
不少基层干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基层干部队伍确如某些媒体所描述的那样,那么,我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多些倾斜,让苦干的不再苦熬
李洪彦,贵州省金沙县板桥村村委会主任,村民眼里“见过大世面”的能人。两年前,应广大村民所邀,他辞去了贵阳市一家大型外资超市的管理岗位回村任职,月收入从7000多元直降到1000多元,一下子就觉得口袋瘪了。
事实上,李洪彦的条件还算比较好的。因为板桥村是当地远近羡慕的富裕村。记者询问了贵州、河南和山东三省的20多位村支部书记,报酬多在1000元左右,或稍低些。
2009年是村干部收入的分水岭。这一年,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村干部“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他们的工资收入提了一大截。此前,村干部的月收入普遍在500元以下,“辛苦一月,不如搬砖三天”。
山东沂南县后峪子村梁兆利,干了42年的老支书,荣誉奖状摆满屋,上世纪80年代初是村里的“万元户”。村民刘书香说,“老支书家现在在村里算条件差的了”。直爽的梁兆利却说,对收入已经很满意。他说,当初要是冲着钱,也不会当这个村支书。
在山东、河南等省,目前乡镇干部月工资一般在2000元左右。在少数地方,存在着给基层干部“打白条”、记“档案工资”等现象。干部对此意见很大。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研究员彭劲松认为,对基层干部的待遇,既要讲思想觉悟,也要讲利益驱动,最重要的是要把已有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在贵州,仁怀市委组织部部长游海燕介绍,该市正在调研,拟让乡镇干部的工资较县直机关干部工资上浮20%。中央强调向基层倾斜,此举是具体的落实举措,体现了对基层的关心和支持。然而,当前更有紧迫感的应是,在绩效考核管理上下功夫,让苦干的不苦熬,让干得好的收入高,拉开收入差距,消除“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不少基层干部强调,乡镇层面能采取的奖惩手段极为有限,“必须要上面拿政策”。
走进山东省章丘市白云湖镇苏玛村,但见街道平坦整洁,新居错落有致,社区广场上孩童们嬉戏追逐,村“两委”活动室里不时传来欢声笑语。
43岁的袁世忠,是苏玛村的支部书记。村子从落后破败到幸福和谐,村民们念着他的好。他也收获了诸多荣誉,更让他想不到的是,在2009年济南市组织的考录村党支部书记中,他成了一名公务员。
面向村级主要干部或乡镇事业单位考录公务员,一段时间以来都是“此路不通”。但近几年,国家层面放宽了政策限制,各地多有推行,反响很好。贵州省加大力度,面向村主要干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招考公务员和选聘事业单位干部。山东省2011年乡镇党委换届,38名大学生村官和26名优秀村主要干部进入了乡镇领导班子。
随着身份制约的突破,上升通道的打通,农村基层干部的心气儿理顺了,活力也焕发了。
定向招考规模,要找准“平衡点”:多了不行,公众担心“萝卜招聘”,各方尤其是高校毕业生会认为挤占了他们的就业机会;少了也不行,基层干部不解渴,乡镇事业单位干部和村主要干部,这个庞大的群体需求旺盛。
记者采访到的20多位乡镇党政正职,几乎人人都说到乡镇事业单位干部的出路问题,希望进一步加大定向招考力度。贵州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吴刚平表示,目前,乡镇相当部分岗位是事业编制干部在担纲,但“事业身份”决定了,他们不能直接转为公务员。不论是待遇还是晋升通道,都卡得很死。
有乡镇党委书记表示,鼓励人才到基层,应在用人政策、激励保障上设计配套措施。否则,就只能是目前的窘状:大学生从到乡镇那天起就想着要考走,大部分两年内“镀了金”也就考走了。“乡镇需要的是能踏踏实实干活的干部,而不是‘飞鸽’牌干部。”山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永巨说,上面的干部愿意下来,下面的干部能够上去。这两方面都能够有较大的流动空间,才能让干部队伍充满活力。
多些培训,让干部尝到学习甜头
孕育了“红嫂”精神的山东临沂,近年来着力打造群众观教育基地。在蒙阴县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记者看到,不少前来参观的干部为我党我军历史上的干群鱼水深情而泪湿眼眶。
近年来,全国的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有所加大、质量有所提升,培训对象向普通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转移,资源配置向基层沉淀。然而,随着基层利益关系变动的日益频繁,就业、社保等民生问题引发的冲突和因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增多之势……这些都对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许多基层干部认为,培训“转移”的速度和“沉淀”的力度依然不够,自己参与学习培训的机会还是太少。
基层干部尤其是乡镇干部普遍希望多一些充电学习的机会,但不论相对发达还是较为落后地区,都存在三个矛盾:一是基层事多人少,岗位离不开;二是培训经费不足;三是县级培训机构的水平有限。
“很多基层干部希望到市里、省里参加培训,但这并不现实,因为经费和资源都有限制。”贵州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潘荣认为,这个限制,靠地方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自身是难以解决的。
专家建议,应更多立足于提升现有基层培训机构的层次、水平,鼓励乡镇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自学、帮学活动。“其实,按需自学是最有效的学习,但如果基层干部尝不到‘学习的甜头’和‘不学的苦头’,就很难调动其积极性。”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说。
多一分理解与信任,就多一分定力与动力。在基层,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这个任务重大、艰巨、紧迫。(杜飞进 温红彦 张毅 朱思雄 盛若蔚 董洪亮 倪光辉 姜洁 李章军)
[ 责任编辑:黄艳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