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7300余名技能人员就像科研人员的左膀右臂——
他们把科学家的想法变成现实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是我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为主的集理论、实验、设计、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院。在大多数人印象中,这里云集了一大批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高端科研人才。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这些科学家的身边,还有一群技能人才,他们在我国核武器的研制生产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科研人员和技能人员一起工作的场景随处可见
特制的刀片在设备上飞速地旋转,发出刺耳的声音,音量不大,却给旁人耳鸣般的不适感。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物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的一间实验室里,两名实验人员正专心调试一台名为“单点金刚石飞切”的工程样机。
外行人看不出来,这台看上去极其普通的机器,其实是中物院自主研发的高精尖设备,它将应用于国家重点科研工程建设项目,能将粗糙的材料表面加工为表面粗糙度达纳米级的镜面。
因为这台设备特殊的用途,作为我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中物院完全依靠自己的实力,自主研发。
夏欢就是团队中的一名科研人员。彼时和他站在一起工作的,还有一名技能人员——高级技师韩长庆。
“为了达到更高的精度,做什么实验、调整什么参数都得向韩师傅请教。”夏欢说。
这位本科就读于吉林大学,后在中物院取得研究生学历的科研人员坦言,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他总会向职业学校毕业的韩师傅寻求答案。夏欢的很多设想,要通过韩长庆的操作才能变为现实。
而在隔壁实验室的一台磁流变抛光机床前,科研人员说,研制这台设备耗时10年,项目组有10多人,包括博士、硕士,还有3名技能人员。
“科研人员和技能人员一起工作的场景随处可见。”中物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所长助理徐彦霖说,这是因为中物院的科研工作要求有很强的工程实现能力。
所谓工程实现能力,就是要把设想和图纸变成实际的产品。中物院承担了我国核武器研究、设计、制造、交付部队,到退役后无害化处理的全过程任务,这就要求把研究成果变成产品。如果产品制造不出来,所有的设想都是纸上谈兵。
但在尖端的研究项目中,工程实现的环节异常专业,不是搞研究的硕士、博士做得出来的。
在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为了保证一台价值7亿元的加速器的顺利运行,50多名科研人员和大约15名技能人员一道,共同完成各项科研任务和设备的运行维护。
技师王利鸣就是其中一位。在这个高级知识分子扎堆儿的研究室里,他的地位无可替代。
“一个物理思想如何实现?需要相应的装置和平台不断地实验验证,而设计、安装和调试这些装置与平台,需要科研人员与技能人员的不断磨合,需要技能人员专业的操作。”王利鸣所在研究室主任石金水说。
作为中物院人才队伍管理中枢——人事教育部历来都重视管理、科研、技能3支队伍的统筹均衡发展。部长刘瑞根说,由于核武器特殊的技术要求,对一切工艺都是“极限状态”的要求,马虎不得,所以要有一支强大的技能人才队伍来支撑加工制造环节。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