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卿制作 (根据北京市发改委公布的数据制作)
近日,北京市发改委公布了出租车调价方案,并将于5月23日听证。方案将起步价由当前的10元调整为13元。
调价方案一出,便激起千层浪。在各大网站发起的调查中显示,半数以上的网民都反对此次调价,并有不少人表示“以后会考虑少打车”。北京出租车调价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一方面是出租车关乎民生;另一方面是出租车行业争议不断。专家建言,出租车需要的不是调价,而是调整管理方式。
①涨价:司机乘客怎么看
“每天我打车大概10公里到单位。按照原来的价格,29块钱左右。按照新方案,每月我要多花180到270块钱。”在北京世纪坛附近上班的贺女士算了这样一笔账,“还有,新方案里低速等候费变成了原来的两倍。也就是说如果堵车时间再长一点,打车费就更多了。”
贺女士表示,今后她可能会考虑尽量减少打车的次数。而不少消费者也表示了类似的意愿。
“从2006年开始,北京市的打车价格就一直没变过,和广州、上海相比,我们的价格并不算高。”作为出租车司机,霍师傅与贺女士的态度自然相左。
但霍师傅对涨价其实是又爱又怕。他感觉,尽管提价看起来有利于提升司机收入,但对不少细节心存疑虑。“比如,虽然高峰时段堵车的等候费用提高了,但是不少乘客可能会因此选择直接下车,我们的损失更大。”霍师傅直率地说,“‘份子钱’带来的压力太大了,每天一睁眼就欠着公司好几百。与其涨价,还不如把每月交的‘份子钱’降低点来得实在。”
“份子钱”是司机口中经常念叨的词,它是司机与公司签订的营运任务承包费。
“份子钱”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那时民众对出租车的需求增加,出租车公司与职工的关系升级为服务方与承包人。公司购买车辆为司机提供服务,司机按月交承包费。目前,北京单双班司机每月分别需向公司上缴承包金5175元和8280元。
是涨价好还是降低“份子钱”好?本报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司机赞成后者。因为司机担心,涨价增收的钱,不一定会落到自己的腰包里。“虽然调价收益全归司机,但公司可能取消部分补贴。”北京银建的张师傅说。
有专家指出,相对于出租车公司,司机属于弱势一方。即便此次调整方案规定出租车公司的“份子钱”不得借机上涨,谁又能保证公司不会变相多收费或减少福利?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东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司机之所以身处弱势,是由于出租车司机这一职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力市场竞争相当激烈。
他分析说,如果出租车司机的收入能大幅提高,那无疑会吸引更多人从事出租车行业,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这时,出租车公司将会占据主动地位,不再是没人愿意当司机,而是大家争抢这一饭碗。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出租车公司压低补贴、福利等条件,也仍会有司机愿意进入这一行业。
“从出租车公司的角度来看,如果有的司机月收入3500元就愿意开,为什么还要去雇6000元一个月的司机?”程世东说,也许调价后,短期内司机收入可以得到提升,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出租车公司还是会以各种形式提高收益,降低司机收入。
既然涨价非乘客所愿,也非大部分司机所盼,为何北京还要酝酿涨价呢?“这是政府管理的一种惯性。”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燕继荣教授这样认为。他向本报分析说,出租车博弈涉及三方利益:一是司机,二是出租车公司和政府结成的利益团体,三是消费者。“每次都把公司和政府的利益视为一块不可切割的蛋糕,而永远在其他利益主体上做文章。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燕继荣说。
[ 责任编辑: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