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   正文

调查称中国约5.26亿人自认是屌丝 成时髦调侃

2013年05月16日 13:46 来源:中青在线 字号:       转发 打印

纽约时报广场的“屌丝”广告

  上个月,当纽约时报广场的宣传某新款网络游戏的大型广告牌出现“屌丝”两字时,那些知道这两个中文字含义的旁观者大吃一惊。

  屌丝最初是用来骂人的,意指失败者。但从2011年起,这个词成为主流,被中国年轻人广泛使用,成为描述和调笑自己地位低下的一种时髦方式。

  据网络游戏开放商巨人网络和IT营销分析网站易观网不久前发布的一项调查,约有5.26亿人自认“屌丝”,这约占中国人口的40%。

  该调查反映了特殊一代人或被称为“屌丝一代”的兴起。他们大都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后,现在刚开始工作。他们大部分时间耗在网上,在网上宣泄想法及沉浸于幻想。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以屌丝身份为傲,特别是对那些出了名的人来说。

  林海听涛,从幻想到成名

  “我是屌丝。”林海说,“我们是普通的中国人,为梦想而奋斗。”

  31岁的林海是一名颇受欢迎的网络小说家。他表示,屌丝的梦想很实际:买房结婚。即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低,屌丝总能找到出路——“即便是在虚拟世界。”他说。

  林海本人就是屌丝成功的榜样。他曾从事广告设计,毫无名气,现在成了人气很高的体育小说家,拥有数十万名粉丝。

  “林海听涛”是他的笔名。2004年,他与中国最大的付费网络小说平台签约。他的第一部网络小说《我踢球你在意吗?》首发第一个月,为他带来1500元人民币的收入。以前,他干的全职工作一个月才拿到700元。

  他于是放弃从事广告业的计划,虽然他在北京科技大学学的是广告专业。“我辞职了。何不试试写网络小说?”他说,“我也喜欢足球。”

  他现在所挣是起步时的15倍,但他可能是个例外,写足球的小说家本来就不多。“一旦你写了这个主题,就可能畅销。”他说。

  林海的第一部小说得到了创纪录的74万次网络点击量,为他博得了起点文学网“第一体育作家”的称号。他最畅销的作品《我们是冠军》,吸引了960多万次的点击量。

  他说:“我的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屌丝一代的梦想。他们可能在现实中无法实现,但在我的小说中实现了。屌丝可以富有、出名,甚至有很多女朋友。这听上去肤浅,但这是他们的梦想。人人都需要希望,才能活下去,承受生活的重担。”

  林海对屌丝的描述,似乎真实可靠。据最近调查,这些年轻人渴望改善经济状况和生活质量。他们平均每月挣6000元,2/3的人是单身,超过94%的人长时间上网、购物或做其他消磨时间的事情,这样他们才不会那么孤单。

  回音哥,现实的人生

  网络小说不是满足屌丝梦想和渴望的惟一途径。一个叫YY语音的音频服务网站,已成为网络社区的热门。该网站创立于2005年,最初是网友用来进行和视频游戏《魔兽世界》有关的聊天和信息发布。其用户群很快扩大到中国中小城市的音乐和娱乐爱好者。

  在YY语音网站上,有数百个业余DJ主持的聊天室,他们在那里应会员要求播放歌曲。一些人还自弹自唱。这种做法类似于起点文学,都是会员付费与他们喜欢的DJ连通。

  YY语音网站有一个自称屌丝的名人。他被网站会员推选为明星,其艺名叫“回音”,没人知道他的真名,或他长得什么样。26岁的他来自成都市,每次演出都戴着面具。不过,粉丝被他的嗓音吸引。“他的嗓音丰厚,深沉,很真诚。”21岁的粉丝段蕾敏(音)说。20岁的卢文菡(音)赞同:“丰厚的嗓音令人难忘。”

  这两位女孩是3月24日“回音哥”在北京举行首场商业音乐会时接受采访的。演出尚未开始,就已有数百人聚集在舞台前,其中大多数是20来岁的女孩。为表示对偶像的支持,一些人戴着大面具,上面用白色中文字写着他的名字。

  卢说,她从山东省远道而来,现在读大学一年级。她不久前开始听“回音哥”的音乐,结果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的嗓音。“他听上去很真实,就像我们当中的一员。”她说。

  卢对“回音哥”的一件事印象特别深刻。那是一段5分钟的音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也使“回音哥”一夕走红。在这段视频中,他与一位叫“毕加索”的男粉丝聊天,用的是四川口音的普通话。

  网络上以前从未出现类似的东西。在电影和电视里,地方口音经常成为取笑的对象。幽默和四川口音,使许多人喜欢上“回音哥”。卢说:“我们喜欢他,因为他不同于那些更商业化的超级明星。”

  段学的是会计,她刚从中国中部地区来到北京找工作。“谁说不能在大城市实现梦想?”她说,“看看回音哥!”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两岸新闻  台湾新闻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