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   正文

近九成北京高校学生认为入党与个人成才关系密切

2013年05月10日 14:10 来源:人民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88.6%的学生认为加入中国共产党与个人成才有着密切关系,他们清楚地懂得走上社会,开始职场生涯,获得事业发展的成功,自身要具备政治参与能力,入党在一些学生看来是职场需要,也是政治参与的需要

  功利化政治参与的隐忧与矫正

  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目的较为明确,表现出积极、务实的一面。基于对北京市45所高校2035名青年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认为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与政治相关的活动有助于自己和社会未来发展的学生占89.9%;认为加入中国共产党与个人成才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生高达88.6%。但把入党看作是一种崇高信仰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的学生只有33.3%。这组数据值得深思,我们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这近90%的学生已经树立了崇高理想,坚信共产主义,因为只有33.3%的学生选择对党的理论和信仰持有肯定态度的选项,而这并不占多数。但是,从88.6%这个数据背后可以看到,大学生清楚地懂得走上社会,开始职场生涯,获得事业发展的成功,自身要具备政治参与能力,入党在一些学生看来是职场晋升需要,也是政治参与的需要,毕竟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国家和社会所有领域都有其他任何组织无法比拟的政治资源和影响力、号召力。因此当今大学生普遍关注国际、国内重大时政(此调查选项的比例为62.3%),关注社会上正在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并设法参与一些重要活动如奥运志愿者、公益活动等(此调查选项的比例为36.5%),也包括各种非政府机构所组织的各类活动(此调查选项的比例为8%)。在这些活动中,大学生表现积极、活跃,尽力展示自我,争当青年领袖,主动获取各种有用信息,培育人际关系,努力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以求脱颖而出,为未来顺利走上社会,实现从学生向职业人的成功转型奠定基础(此调查选项的比例为96.4%)。

  从上述分析可知,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动机功利化色彩较为明显。这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无关系。就业、住房、婚姻等现实问题已经对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心理上容易出现波折,也容易产生失落无望的情绪。特别是对从农村进入大城市求学的青年大学生而言,在经历了城市的繁华之后,一方面会产生积极进取的心理,但另一方面户籍制度、社会关系、自身实力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他们不能轻易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面对现实,大学生们意识到,要想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使自己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生活中来。

  但是,这种功利化的政治参与并不等于冷静有序的政治参与。过度的“功利”甚至可能酿成无序政治参与的后果。一个人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只关心个人前途,没有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爱国情怀,则会走上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歧途。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他们尚不具备成熟的辨析能力,国外不良信息会较容易地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甚至会成为引发无序政治参与的导火索。

  为了避免功利化政治参与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除了大学生自身要端正个人理想、科学看待社会现实外,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坚持公平正义、公开透明的原则,创造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铺就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广阔的人生舞台,这是大学生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社会基础;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从生活、工作、婚姻、学习、就业等青年人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入手,从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为青年人排忧解难,赢得青年的理解和支持,为大学生有序、务实的政治参与奠定良好的信任基础。

  网络政治参与的局限与出路

  机制不健全、反馈滞后、效能低下是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在渠道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调查数据显示,除了入党、入团依然是大学生当前最主要的政治参与渠道外,选择网络作为自身政治参与渠道的大学生有58%,位居调查问卷中政治参与渠道所占百分比的第二位(处于第一位的调查选项比例为79%)。可见,当前社会能提供给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并不十分通畅,现有的渠道和途径看似丰富,但是并不十分有效。如果大学生没有充分、便捷的渠道去表达观点见解和利益诉求,那他们就很有可能将之诉诸于网络,这也是互联网几乎成了当今青年大学生政治参与最主要的载体和平台的原因。

  众所周知,互联网具有快速、便捷、易于操作的特点,这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个人政治观点和见解的平台。但是,互联网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虚假信息、恶意信息充斥其中,虚拟性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两岸新闻  台湾新闻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