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   正文

北上广等城市墓地开始限售 “墓地危机”期待解决之道

2013年04月03日 15:25 来源:中国广播网 字号:       转发 打印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在土地资源十分稀缺的上海,墓葬用地资源正面临日益捉襟见肘的局面,关于螺丝壳里做道场的上海,是怎样破解这个难题的呢?

  根据上海市民政局监测,上海可用作墓地的土地捉襟见肘,全上海有7500亩土地可用作公墓,根据最新统计,目前已用去5500亩,仅剩下2000亩左右。比如,共有30亩地的闵行颛桥寝园土地存量只有8亩一年只有一天卖墓,每次限量卖60余座墓;浦东永安公墓的土地存量也是基本饱和,一两年就可能要"封园"。但推出的节地墓穴却是滞销,上海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官员表示,现有公墓资源估计还可以用10年,如果挖掘潜力,至少可以增加多5年以上。这几年上海都没有增加新的公墓,今年可能暂时也不会增加。

  上海近日启动了制定节地葬鼓励方案,鼓励市民选择新型节地葬。每年的4月定为上海墓葬的"节地月",向市民推广小型墓。率先尝试低于1平方米以下的小型化墓地,逐步推广低于0.6平方米的微型墓,最小的微型墓只有0.03平方米。这几年,上海多家公墓开始联手推公益节地生态葬,采用"无碑深埋"的形式,将逝者的骨灰放置于环保可降解的骨灰罐内层级深埋,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上海政府部门大力推动的是海葬方式,去年年底大幅提高海葬补贴标准,每具骨灰的补贴金额由原来的400元提升为2000元,鼓励更多家庭选择完全不占地海葬。目前上海传统墓葬、节地生态葬和海葬的比例是80:19:1,政府希望通过政策引导和观念转变,"十二五"期间节地葬与海葬的比例能够提升到三成左右。在节约土地的同时,墓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也得到重视。比如在浦东的永福园陵,他们就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拿出36亩土地,建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广场、建立了志愿军纪念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