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达累斯萨拉姆尼雷尔国际机场,开始对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和夫人到机场迎接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 兰红光 摄 新华网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如何通过公共外交更好推动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习近平此访可谓树立典范。”中国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马振岗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刚刚过去的9天时间里,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这是中共十八大和全国两会后,中国新一任最高领导人首次出访,亦是首次在重要多边舞台亮相,世界为之瞩目。
“回顾习近平此访,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他的几次公开演讲。”有网友如是总结。确实,在紧锣密鼓的访问日程中,习近平广泛与到访国民众接触,充分利用每一个公共外交平台。
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上,习近平将中俄称作“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冀望“旅游年”“像春天一样百花齐放”。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谈到国家发展道路问题时,他说出了“鞋子理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在南非德班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上,他引用古话“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回应“金砖褪色”的质疑。
直面民众,直入人心。演讲中,除使用大量“中国式语言”外,习近平还广泛援引到访国家的谚语。“大船必能远航”,他用俄罗斯谚语寄望中俄关系定能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河有源泉水才深”,他用这句非洲谚语形容中非友好交往的源远流长。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