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市长黄奇帆25日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会时表示,提升城市化质量,首先要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否则,新型城镇化无从谈起。
他表示,曾经的“雾都重庆”,如今到201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达到340天,比十年前增加了一倍多,受雾霾天气影响也很轻,没有被列入国家环保部的重点监控范围。
黄奇帆说,当前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问题日益严重,而且城市越大问题越突出,有些已濒临承载极限。提升城市化质量,首先要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否则,新型城镇化无从谈起。
作为中西部的国家中心城市,近十年来,重庆狠抓生态环境整治,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黄奇帆坦言,十多年前,重庆环境质量的确糟糕。一是空气质量差。粉尘污染严重,成天灰蒙蒙的,行道树的树叶都粘满厚厚的灰尘。空气优良天数只有160多天,是有名的“雾都重庆”。二是污水处理率很低。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不到20%,其余的80%基本是直排长江。三是垃圾处理率也不高。无害化处理率只有10%。四是自来水水质极低。1993—2004年,自来水水质连续12年排在全国43个重点监测城市的倒数几位。这样的环境状况,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家对此意见都很大。
近十年来,尽管财力有限,重庆市委、市政府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加上企业资金,十年累计投入已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大体上500多亿元用于企业环保搬迁,500亿元用于垃圾、污水处理和水环境治理,约500亿元用于包括空气治理、小流域治理在内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主要采取了五项措施:
第一,推进企业环保搬迁。重庆主城的环境污染,绝大多数来自于工业,主要集中在200多家企业,包括各种钢铁厂、电厂、化工厂。为此,我们筹资500多亿,通过渝富公司这个平台,推动了这200多家企业的环保搬迁。这不但使重庆主城的工业污染减少了80%以上,还为城镇化发展腾出了大量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
第二,关闭二环内所有采石场。当时重庆主城二环以内有3000多个采石场,既破坏生态,也产生粉尘污染。我们拿出几十亿元,专项用于采石场关闭。被关闭企业得到了合理补偿,这项工作开展得很顺利和彻底,没有出现反弹。
第三,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将城市主城区内所有燃煤锅炉、数百家餐饮企业的燃煤灶全部改用天然气,城市居民也全部使用清洁的天然气能源。重庆主城一千平方公里区域,现在已经是“无煤区”。完成了所有公交车、出租车的CNG改造,淘汰柴油中巴车,汽车的尾气污染大大减少。同时,狠抓电厂技改,完成2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脱硫设施改造,二氧化硫减排成效明显。
第四,加强垃圾和污水设施的建设和营运。新建了17个城市污水处理厂、110座污水处理站、2500多公里污水管网,建成50多座现代化垃圾处理设施、300多个垃圾中转站。目前主城污水处理设施已实现建制镇以上全覆盖,城市污水处理率由以前的不到20%提高到了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10%左右提高到了88%。为了保证污水处理厂平稳运行,我们还进行了财政贴补。经过几次调整,重庆的污水费已经从七年前的每吨0.4元提高到每吨1.1元,是中西部最高的污水费价格,“已经比较高,不能再调了”。但目前污水的实际处理成本每吨1.3元左右,有两毛的缺口。处理得越多,企业亏得越多。财政每年拿出两三亿,把这个缺口补上了。
第五,加强水环境整治。累计投入65亿元,对主城周围的14条次级河流进行“一河一策”治理,目前已全面达标。新建了5座大型水厂,关闭了21座由企业建设的自备小水厂,自来水水质合格率已由十年前的30%多提高到了100%,连续五年自来水水质位居全国主要城市的前三位。三峡库区干流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在全国七大水系中处于最好水平。
目前,重庆已成功通过了创模专家组验收,成为首个省级单位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市民对城市环境的满意率超过了95%,环保投诉处置满意率达到96%。由于汽车尾气、燃煤污染、工业污染都得到较好控制,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去年达到340天,比十年前增加了一倍多,受雾霾天气影响也很轻,没有被列入国家环保部的重点监控范围。
黄奇帆表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了重庆经济的蓬勃发展。近五年,GDP年均增长15%左右,进出口总额从五年前的70多亿美元增加到530多亿美元,增长了7.2倍,实际利用外资从五年前的10亿美元增加到106亿美元,增长了近10倍,世界500强企业竞相落户重庆。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已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黄奇帆表示,将努力让绿色、低碳、环保成为重庆城市化发展最鲜明的特征。(记者 魏晞)
[ 责任编辑: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