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   正文

办事成“进贡” 简政放权应打破“公章围城”

2013年03月25日 10:36 来源:京华时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简政放权打破“公章围城”

  办一个厂房房产证,耗时4个多月,跑了10多个部门,盖了20多个公章,花了10多万元,却依然搞不定。东部地区一家企业陷入的“公章围城”,只怕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也没辙。看起来夸张,但这一问题却是创业者们普遍的烦恼,也是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必须闯过去的难关。

  “盖公章是一场看不见尽头的追逐”,一个网友的感慨,道出了盖章办事之难。从小两口办个准生证跑得精疲力竭,到一些企业为开张办证跑得旷日持久,都面临这些困扰:环节太多,流程太长,要求太严,速度太慢,扯皮的事太多,管事的人太忙……之所以出现问题,固然与一些公职人员作风懒散、不作为甚至乱作为有关,但深层的问题还在于管理错位。不该管的,本应交给市场的留给社会的,本应降低门槛的,统统事无巨细、提高标准紧紧抓在手里;该管的,却听之任之、管理缺位,导致没有管好。

  商机不等人,急事更不等人。企业从竣工验收到拿到房产证,最长可能需要一年时间,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这种“龟速办证”,只怕连黄花菜都凉了。为了尽快越过公章垒起的重重围城,企业往往各显神通,求爷爷告奶奶,前门不通走后门,找熟人通关节,不惜用金钱铺平办证之路。因此,管理错位,权力之手到处伸,造成行政效率低下且不说,更严重的后果,则是滋生腐败和寻租行为,抑制社会的发展活力。

  比如,那家办房产证的企业,为了过档案馆这一关,先后委托档案馆下属的一家“三产单位”进行声像资料制作、资料整理,掏了八万多。整个过程中,对方没有出示过任何收费依据,而是直接报价、签合同、开发票,企业明知不妥,也只好照办。办事成了“进贡”,公章和程序成了一些部门牟取私利的工具,这种利益输送链条的存在,其实是“办事难”之所以难治的现实原因。

  由此观察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其中提出的“简政放权”这一核心思路可谓正中时弊。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亟须明确自身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简政放权,就是要大幅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把不该管的微观事项,坚决放给市场、交给社会,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同时,加强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做到事前审批多放,事中事后监管问责到位。只有划清了职能边界,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才能换成市场的手,企业发展的活力才能激发出来。

  改革方案关键在于落实。企业主的一句反问——“明明是事后备案,却为何比事前审批还要麻烦”,也反映了减少审批后却依然管得死的“换汤不换药”现象。一些公章连着部门利益甚至个人私利,只有从制度上切割、从监管上严防、从监督和问责上倒逼,才能形成职能转变的强大动力,使政府部门拿出壮士断腕的改革勇气来,逐步回归权力的本位。

  管理错位,权力之手到处伸,造成行政效率低下且不说,更严重的后果,则是滋生腐败和寻租行为,抑制社会的发展活力。(本报特约评论员陆文江)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两岸新闻  台湾新闻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