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   正文

公务卡推广5年遭多方“梗塞” 全国仅不到1%单位使用

2013年02月07日 09:1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又到岁末年关,公务消费或将迎来一波高峰。为规范“三公消费”,我国自2007年起推行公务卡,现已覆盖全国31万个单位,但这只占全国4000多万个行政事业单位1%的比例还不到,公务卡大规模实质推广仍然举步维艰,“休眠卡”“卡外卡”的现象并不鲜见。人们不禁要问,谁挡住了推广公务卡的去路?“雁过留痕”的公务卡能否斩断公务开支中的黑手,将“三公消费”置于阳光之下?

  公务卡监督“三公消费”全过程

  公务卡是一种类似于信用卡的银行卡,供公务人员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目前,我国公务支出中,资金使用过程不透明,具体用途、实际金额和流向都无迹可查,成为监管的“盲区”,一些单位或个人虚报假报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设置账外账、小金库来套现。

  为了弥补这一漏洞,湖北武汉等地自2006年就开始探索推行公务卡。然而,刚开始时,这一新鲜玩意并不受大家欢迎。武汉市质监局财务处副处长刘蓓说,“当时也没觉得有多大用,许多人都不愿意办。但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财务处的人只好带头办理。”

  传统的报销手续特别繁琐,先填借款单,找领导签字,然后找财务借款;消费完后拿回发票,再填写单据,再找领导签字,然后找财务报账。“报一次账得折腾半天。公务卡就方便多了,不用借款,手续省了一半。”刘蓓说,慢慢地,其他部门人员也开始主动办卡。

  “过去报销主要是现金报账,里面有很大的漏洞。比如,你一次公务接待实际花费2000元,但你找来一堆发票报账4000元,多报的钱就装进个人腰包。”长期从事公务卡研究的武汉市财政局国库处调研员唐金山说,传统的报销凭证是发票,财务人员很难审核报销人拿来的票据的真假,无法获知其真实的消费状况。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