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10天起,浓浓雾霾遮蔽中国中东部地区,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环保部门的数据则显示,跟随大雾笼罩的范围,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严重污染。“大雾”咋就变成了“毒气”?
13日,大雾盘踞的京城已连续3天空气质量六级污染。13日上午9时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除定陵、八达岭、密云水库外,其余区域空气质量指数AQI全部达到极值500,六级严重污染中的“最高级”。
“这脏乎乎的雾是怎么回事?”家住北京大兴的悦涵回忆道,6年前,也是1月,也是大雾,她在家门口拍到了美丽的“雾凇”,蓝天下白茸茸的松树是属于冬天的美丽回忆。
“雾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而形成,本身没有问题,也不是污染,问题是每日向空气中排放的大量的污染物在这样的气象条件下得不到扩散,从而迅速累积令空气中的各项污染物超标。”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于建华说,北京城市本身的污染量排放太大,而北京三面环山地理条件先天不足,只要一遇到无风静稳或者大雾天气,空气质量肯定是超标的,“靠天吃饭”的困境仍没有摆脱。
北京市气象台13日10时35分发布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13日白天北京平原地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2000米的霾。霾的厚度可达1到3公里,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这意味着京城上空厚厚的覆盖着充满污浊甚至是危险的空气。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