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   正文

莫言亮相诺奖记者会 用“心如巨石”形容心情

2012年12月07日 12:37 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中国作家莫言6日亮相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出席诺贝尔文学奖新闻发布会。《环球时报》记者6日在现场看到,面对外国媒体咄咄逼人的反复提问,莫言淡定地回答:“我从来都喜欢独来独往,当别人胁迫我干一件事的时候我从来不干,逼我表态的时候我也不会表态,这是我几十年来一贯的态度。”路透社称,莫言行走在一条“微妙的细线上”,拒绝直接回应西方记者提出的关于刘晓波的问题。新闻发布会后有瑞典记者表示:莫言让人印象深刻,一定会去读他的书。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莫言一行是6日一早乘坐芬航客机从赫尔辛基抵达斯德哥尔摩的。原计划他应于5日下午抵达,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导致斯德哥尔摩机场关闭,航班无法降落。他便在赫尔辛基停留一晚。抵达斯德哥尔摩后他还参观了诺贝尔博物馆。

  6日中午12点,瑞典文学院大厅里挤满100多名中外记者,莫言在这里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媒体记者似乎要在这一个小时内“挖”出他的前世今生。在会上,莫言用“心如巨石,风吹不动”来形容自己此时的心情,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以前是,得奖以后也是,不同的是,现在骑车上街会有粉丝来拍照。他希望可以打破诺奖魔咒,创作出更好作品。目前他烦的是记者不断的采访,自己最希望回到书桌前。

  瑞典当地媒体对莫言到访也很关注。瑞典电视台、电台和报纸记者最近对莫言获奖重点报道,主要集中在莫言得奖与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的马悦然教授的关系上。一些媒体猜测,马悦然在莫言得奖后得到经济上的好处。对此,莫言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他替马悦然感到冤枉。他说,我们总共见过3次面,一次在香港,一次在台湾,一次在北京,“我们就是3支烟的关系”,每次见面都互相递烟,“马还欠了我一支”。

  莫言此次赴瑞典领奖带了14人,包括9名翻译,莫言的妻子、女儿及3位朋友。路透社引述莫言好友陈黎明的话称,莫言的获奖演讲将聚焦世界和中国文学,及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两个地方:故乡高密和北京。

  诺贝尔基金会5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即将举行的诺贝尔周活动。基金会执行主任拉什·海肯斯滕表示,此次文学奖颁给莫言吸引了更多来自国际和中国媒体的关注。他介绍说,本次诺贝尔周活动将从12月6日开始,至12月12日结束。活动期间,瑞典等北欧国家将举行一系列讲座和交流活动,高潮是10日举行的颁奖典礼和诺贝尔晚宴。据了解,莫言出席的重点活动包括7日的诺贝尔演讲、8日的诺贝尔音乐会、10日的颁奖典礼和晚宴,以及12日举行的文学奖读书会等。

  莫言来访在瑞典华人圈内掀起莫言热,一些粉丝冒雪前往机场迎接。12月5日晚,108名在瑞典留学的中国学生和学者齐聚斯德哥尔摩市中心最繁华的“走廊”购物中心,展开了一场极具中国特色的红高粱式“快闪”行动,向即将来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表示祝贺并迎接他的到来。身着白坎肩、麻裤的汉子们唱罢电影《红高粱》的两首插曲,两条红色横幅从背后高空垂下———“莫言高密心、抱得诺奖归”,“瑞典留学人员祝贺莫言荣获诺奖”。随后,108位参与者悄然散去,消失在人群中。围观的购物者好像意犹未尽,还在和周围的人谈论着刚才精彩的表演内容。

  “这可能是北京对挪威2010年将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中国异议人士刘晓波的最新惩罚”,英国《金融时报》6日报道称,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5日宣布对45个国家公民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所有的欧洲国家都获得了该待遇,除了挪威”。

新闻中心 两岸 社会 国际 台湾频道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