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2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九二共识”20周年座谈会。图为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会长王辽平在座谈会上发言。(中国台湾网 陈佳慧 摄)
在“九二共识”2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2012年11月26日)
王辽平
2008年5月以来,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恢复了制度化协商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两岸经济关系也进入了制度化合作的发展新阶段。事实表明:没有“九二共识”,就不可能取得现有的两岸经济合作重大成果。在“九二共识”达成20周年之际,重温“九二共识”的历史形成过程,把握“九二共识”的核心与精髓,对增进两岸政治互信、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九二共识”是不可否认的客观历史事实。1992年11月,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奠定了两岸制度化协商的基础。两会紧接着在1993年4月成功地举行了汪辜会谈,为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汪辜会谈中,双方首次讨论了两岸经济合作及进一步保护台商投资权益问题,同意“两岸应加强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对于扩大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产生了积极作用。
“九二共识”是两岸经济关系制度化的基础。2008年5月后,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 “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明显改善和发展了两岸关系,两岸经济关系也因此实现了一系列重大历史性突破,初步实现了正常化、制度化与机制化。两岸实现了全面直接双向“三通”。两岸贸易投资不断创出新高,2011年两岸贸易额达到1600亿美元,台商在大陆实际投资21.8亿美元,历年累计已达563亿美元。大陆企业纷纷组团赴台采购,并逐步扩大了在台投资。两岸经贸关系更为密切,新型产业合作逐步展开,金融合作持续突破。两岸人员往来规模空前,大陆居民赴台团队旅游和个人旅游快速发展。两岸民众交往遍及社会各界,基层民众交流不断深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格局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广泛的交流态势。
尤其重要的是,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两岸两会的制度化商谈得以恢复,并达成18项协议和多项共识,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两岸经济合作进入了制度化的新阶段。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收获计划顺利实施并取得积极成效,显示出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也为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和自由化提供了制度保障,为两岸民众福祉带来好处。
正是有了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两岸才能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积极务实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共同搭建处理两岸经济事务的机制化平台。根据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成立的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使两岸相关主管部门间的互动与协商有了机制化的运作。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后续协商稳步推进,签署了两岸投资保护与促进协议、海关合作协议,进一步丰富了两岸经济合作的内涵。
坚持“九二共识”对进一步推动两岸经济关系发展至关重要。当前,两岸经济合作正在进入全面深化发展时期。从全球经济角度看,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再平衡、全球产业重构,以及相伴随的两岸经济转型升级,对于全面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两岸经济合作正越来越多地触及到深层次领域,一些影响经济合作的不确定因素也在产生。随着两岸经济关系自由化进程与两岸经济整合程度加强,现有两岸经济合作的制度化平台与互信程度也需要增强。未来深化两岸经济合作,需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继续增进两岸政治互信,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丰富和完善制度性框架和安排。这样做,就能不断扩大深化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厚植互利双赢的共同利益,使两岸同胞更多、更广泛地从中受益,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
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和反映台湾中小企业、弱势产业以及基层民众的愿望与诉求,促进两岸企业的优势集成,增强两岸经济的竞争力。关心和支持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发展,促进依法维护他们的正当与合法权益,并进一步采取积极措施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尤其是协助台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大力拓展大陆内需市场。同时积极支持和鼓励两岸双向投资,期待台湾方面对大陆企业赴台投资进一步放宽限制、扩大领域,提供必要环境和公平条件。
总之,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也为促进两岸经济合作正常化、制度化和机制化创造了良好机遇,为未来推进两岸经济关系自由化进程提供了基本保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两岸双方为此共同努力,必将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也必将为推进两岸经济合作拓展更广阔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