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在众议院议员事务所的待客室内悬挂着一幅书法作品,上面写着孙思邈的一段话:“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菅直人说,这是一位友人赠送给他的,寄予了对菅直人从政的期待。8月24日,菅直人在这幅字下接受了本网记者专访。这也是营直人卸任首相一职以来,首次接受中国媒体专访。
下午两点,采访准时开始。事务所内的电视上正在直播国会预算委员会针对近期领土问题的国会质询。
而我们的对话,则从20多年前的日本三千青年访华团开始。当年,38岁的营直人是访华团的一员,这也成了他促进中日民间交流的原点。
国民交流是日中关系基础
记者:能否回顾一下参加三千青年访华团的经过?
菅直人:胡耀邦1983年提出次年邀请3000名日本青年访华的计划。日本应邀参加的团体众多,不光有政治家,还有很多普通的市民团体。当时我从属于一个小党社会民主联盟,我参加的是社民联派出的访华团。
记者:1984年访华时,哪些情景印象深刻?
菅直人:10月的一天,天安门广场聚集了中国青年10万人和3000名日本青年,又是跳舞,又是放烟火,像共同庆祝一个盛大的节日。当时的场面现在仍然历历在目,我认为那是一次很成功的日中交流。参加三千青年访华团的不仅有政治家、记者,更多的是普通社会人士。访问地点除了北京以外,有多条路线,包括西安、上海等。上世纪80年代能访华的日本人不如现在多,所以这次访华创造了日本百姓了解中国、结识中国朋友的机会。
记者:访华后,是否还延续着与中国的缘分?
菅直人:回国后一直与一些成员保持着联系。另外,我回国后也想,自己是否也能为日中关系做些什么?我的母校东京工业大学有很多中国留学生,我每年选择一天邀请50名左右留学生共进晚餐,进行交流,到现在已经持续了多年。
记者:今后两国是否应该扩充国民交流?
菅直人:我也怀着这样的期待。日中深化战略互惠关系、双方尽到更多国际责任的基础还是在于深化两国国民交流。
[ 责任编辑:王怡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