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本报驻外记者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国际社会广泛、持续关注并给予积极评价。
巴基斯坦战略问题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菲扎乌尔·拉赫曼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胡锦涛的讲话正是要强调中国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道路基于中国国情,而且被证明能够给中国带来活力。
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马埃斯特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政府和人民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一条新路,这条路在此前的人类历史上从未有人走过,但却是符合中国现实、有利于中国发展的道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证了“中国模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给中国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强劲的体制推动力。
美联社在相关报道中说,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了科学发展观,这一理念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报道援引胡锦涛的讲话称,综观这10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国紧紧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美联社的报道还说,胡锦涛强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地缘政治学博士、中国当代问题专家毕卡尔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自己摸索出来的一条道路。几十年来,面对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各种挑战,中国认识到,必须不断适应新的情况,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不断创新。中国的改革从不照抄照搬,是独一无二、注重实效的改革。
土耳其国际战略研究组织副总裁卡梅尔·卡西姆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曾经于2010年访问中国,深切地感受到中国自十六大以来的变化。卡西姆说,现在的中国强调科学发展,致力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通信、航天等领域都掌握了关键的技术。
印尼大学国际关系系主任哈里对本报记者表示,10年来,中国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的成就都值得充分肯定。10年来,中国同东南亚国家之间建立了一种稳定的、富有成果的关系,为双方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路透社发表题为《中国领导人胡锦涛要求全党团结》的长篇评论称,胡锦涛在讲话中要求执政的共产党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时团结一致,并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改革。路透社称,胡锦涛主席在会上明确表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路透社认为,此次讲话显示,中国将力保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更平衡、更公平的方向转变。
美国前驻上海总领事、现任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副所长的史伯明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仍有着继续改革、不断发展的巨大潜力。自上世纪70年代初他第一次到中国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史伯明说,当年中国领导人提出中国将在2000年前实现经济翻两番的时候,我们都不敢相信,但事实证明中国确实发生了巨大的积极变化。可以说,中国现在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现在有人谈论“中国崩溃”的可能,但我认为,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中国不仅对美中关系有益,也有益于全世界。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研究主任、资深研究员李成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胡锦涛的讲话传递出很多重要信息,当前世界各国对中国都非常关注,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有很大的影响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也日渐增加。李成表示,他非常关注胡锦涛讲话中提到的“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内容,这些都传递出非常明确和积极正面的信号。李成还指出,讲话中多处强调法治,强调要“依法治国”、“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之时的共识,这对于中国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印尼最大的华文报纸《国际日报》董事长熊德龙表示,中国10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是中国政府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取得的成果。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继续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是中国实现强国目标的必由之路。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快速发展对世界影响巨大,有助于确立新的、更加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因此,中国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本国人民,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推进人类的文明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