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晨报》报道,东方网6月25日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昨天,从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区域传来好消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北京时间昨天上午成功完成第四次下潜试验,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最深达到7020米海底,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这也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海底发现结核状物体
“蛟龙”号潜水器于北京时间昨天5时29分开始注水下潜,“蛟龙”号入水时海试现场下起了雨,但入水过程非常顺利。随后,“蛟龙”号以每分钟42米的速度下潜,到5时40分,下潜深度达400米。6时44分,下潜深度超过3000米。
据央视报道,昨天8时54分,下潜试验现场指挥部现场的大屏幕显示,“蛟龙”号下潜深度达到7004.8米,指挥部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随后,在8时57分,“蛟龙”下潜深度达7014.9米,并已经坐底。
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介绍,“蛟龙”号在接近海底时浮力近乎于零,坐底并不会让试航员感受到很强的撞击。同时,经过改进后的“蛟龙”号落地十分平稳。
9时15分,“蛟龙”号深度稳定在7020米,并开展相关作业。参加第四次下潜7000米级深海试验的试航员是叶聪、刘开周和杨波。“蛟龙”号在7020米的海底作业了近3个小时,开展了照相、摄像、采集海底水样、布放“蛟龙”号第49次载人深潜标志物等深海试验。“在航行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海底有散落的类似结核状物体,有白色、紫色的类似海参的生物,有很短很细的类似海绵的生物。”叶聪说。
15时30分左右,潜器浮出水面;16时左右,潜器被成功回收。
刘峰表示,“蛟龙”号在7000米级海试中,经4次下潜试验就突破了7000米的深度,说明潜水器性能稳定,海试人员水平不断提高。
据介绍,“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预定将进行四到六次试验,整个海试将进行200多项深海试验,海试现场指挥部会根据海试目标和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下潜以及再次下潜的时间。
未来将开展试验性应用
对于此次“蛟龙”号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表示自己非常喜悦、激动和自豪。
据他介绍,下潜至7000米,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标志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也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技术力量。对于促进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推动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促进人类和平利用海洋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随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逐步完成海上试验,将转向业务化运行,实现其业务化共享使用等问题将逐步提上日程。
刘赐贵表示,将在未来3年到5年开展“蛟龙”号试验性应用。通过试验性应用航次,一方面尽快满足国内科技界对“蛟龙”号的急切需求,尽快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逐步形成“蛟龙”号的业务化运行能力,培养出一支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应用队伍,探索出一套面向全国开放的应用机制。
“针对目前国际海底区域活动的需要,并根据“蛟龙”号的实际技术状态,我们计划在西南印度洋、太平洋等重点关注区域开展试验性应用的调查计划。”刘赐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