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采集于北京的PM2.5单颗粒微观组图。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供图
北京PM2.5五分之一来自烹饪油烟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认为,治理大气污染应各区域联防联控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但对PM2.5成分、污染源等问题,多数人并不了解。就此,记者对话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请他讲解有关PM2.5的一些知识。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金煜 陈令山
1 PM2.5是什么形状的?
王跃思:PM2.5什么形状都有,它是各种有毒有害颗粒物的集合。当湿度大的时候,颗粒物吸收了水,因为水滴向每个方向的张力力求均等,因此往球形发展,但湿度不大的时候,蘑菇状、棍子状、网状等什么形状都有。
2 夏季哪种污染源突出?
王跃思:夏季和冬季不一样,冬季燃煤产生的污染很明显,而夏季,烹饪源的影响比冬季更大,这是不可忽视的。
夏季,北京城区PM2.5污染源中,烹饪源能占到15%-20%左右,汽车和相关产业占到40%-50%,外地污染传输占30%,扬尘占的比例少于10%。
烹饪源的控制并不难,也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只要加强监管就行,对居民油烟排放进行集中管理,对运营餐馆油烟过滤系统加强制度化监管,就可以减少很大一部分的PM2.5。
3 其他污染源还有什么?
王跃思:我们今天的PM2.5颗粒物中,氨盐的成分越来越高。夏季北京市污染天中的PM2.5成分中,硫酸氨和硝酸氨往往就会超过35微克/立方米。
要控制氨,农村地区的施肥可以改用缓释化肥,它可以减缓氨的释放程度,在畜牧业上,要及时处理动物的粪便。
在城市里,也会产生氨,这就和汽车有关,现在汽车尾气要安装三元催化剂以减少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但是现实中,如果催化还原过量,氮氧化物就会变成氨气从尾气排出。此外,在工业锅炉燃烧系统中安装的脱硝环保设施,也可能会因为还原剂用氨水或尿素过量造成氨气泄漏,这些新的排放源都是要加强研究评估才能给出定论。
4 为何吹南风时空气差?
王跃思:偏南气团给北京带来的PM2.5浓度可达60%,其中,可能一半儿是北京前一天自己产生的PM2.5,又从外地绕了一圈回来了,另外一半可能是外来的。
偏南气团带来海洋的水汽,不但使空气湿度增大,还将污染物堆积在三面环山的北京市区,在无风或小风、逆温的条件下,很多细小粒子被挤压在一起,就有了更多碰撞并增长或是吸湿增长的机会,当颗粒物直径超过400纳米后,就会对太阳光产生散射消光,形成霾,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爆米花”效应。
5 植被是否可降低PM2.5?
王跃思:就北京而言,植树多肯定有好处,特别是城区里种树,种高大的常绿乔木,可以很好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但对PM2.5来说,植树不能解决北京的PM2.5问题。冬天,北京的树没叶子对霾基本没有吸纳作用,夏天,植被能起到一定的降尘作用,但对降低PM2.5的作用很有限。
6 应如何治理PM2.5?
王跃思:在过去几年,全球各地的PM2.5都在增加,只有欧盟是减少的,整个欧洲能够协同控制治理大气污染,美国的南加州,虽然有不同的行政划分,但也是通过联防联控才遏制住了光化学大气污染。
我国要在管理体制上创新,比如成立一个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委员会,有相对独立的权力和充足的财力,从整个区域的层面来进行大气污染协同防治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