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天山南北,绿意盎然。
来自全国19省市的2600多名援疆干部和科教人员分赴南北疆12个地(州、市)、82个县(市)和兵团12个师,和新疆各族人民水乳交融,甘苦与共,真情奉献,受到普遍赞誉;“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成为主旋律,民族团结、共同进步、后发赶超成为共识。
援疆就是奉献
一批批援疆干部先后来到新疆。边疆的艰苦,援疆干部们是有耳闻也有体会的,但为了那份信念,他们把苦当成了甜。
“我今年已经57岁了,再干3年回去就该退休了。我来这里什么都不图,就是想为新疆的百姓做点事情。”这是江苏援疆干部、霍城县委常委、清水河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费晓忠来疆后,在干部大会上说的第一句话,语调平缓,却令在场的每一个人心头一震。
由于水土和气候原因,费晓忠常常失眠,手上的湿疹也越来越严重。但在大家眼里,他总是神采奕奕,风风火火。他在工作的第一周,走访了辖区22家企业、15个村、4个居委会、32个局(办、所),行程800余公里。短短半年时间,清水河开发区共引进项目13个,总投资额达16.64亿元,比年初县委下达的任务超了2倍。而此时他爱人因患癌症,正辗转国内各大医院治疗。
新疆的教育比较薄弱。援疆教师们为发展新疆教育事业付出了很多。
作为山东省第六批援疆教师,吕廷洁于2008年7月从山东东营市胜利油田一中来到疏勒县八一中学。2010年12月因八一中学领导及师生强烈要求,又继续留下参加第七批援疆至今。
吕廷洁是家里的长女,父母都已经70多岁,父亲脑血栓瘫痪在床,母亲也患有脑血栓、高血压。但是,她还是毅然决然留下来。“学生们流着眼泪再三要求,还给我一个本子,上面贴着全班同学的照片,每人还写了一段话。当一个人真正融入一个集体中,会渐渐生根,所谓水乳交融。我内心已经把这里当作我的第二故乡了,这也是缘分。”她说。
王清华,广东援疆医疗队副队长、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专家,被称为“帕米尔高原上的华佗”。
61岁的维吾尔族大妈阿瓦尼沙·提拉患有鞍区巨大脑膜瘤,右眼将近失明,合并重度高血压。王清华成功地为她切除了肿瘤,视力恢复了,但术后并发严重肺部感染。王清华每天数次到重症监护病房查房。在他的精心治疗下,阿瓦尼沙逐渐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