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人均不少于5平方米,一个房间最多住两人,这是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北京市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标准。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和这个标准相去甚远的群租房却租得热火朝天。
北京群租房泛滥租赁新规成空文
长期住在北京的人都知道,在北京有几片非常著名的群组房小区。这些小区要么位于地铁、城铁等交通便利的地方,要么位于高等院校附近。在人大西门附近的这个小区远近闻名,因为这里的房屋几乎全都是群租房:
中介:就是一个三居室,隔成一个七八居室,格局很小,八九平(米)。
一间200平米的房子被分成了8间,大厅和阳台就被隔成3间大小不等的单间。在一间不到五平米的小隔间中,放下一张床后连转身都困难,可是中介表示,这么小的房子里仍然是想住几个人都成:
中介:要放双人床我也给你弄,双人床能放下,但放不下其他东西了。
由于窗户被隔断挡住,即使在中午,这里也是伸手不见五指,更要命的是,通风不畅,令这里弥漫着一股卫生间的潮湿气息。小李最近刚看了一处群租房,房间内的杂乱无章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李:我们去看过一套房子,刚进门就发现里面特别乱,这个房价都看不出来原来是几居室,里面被分成数不清的隔间,上面写着ABCD。
北京的群租房现象已经有七八年的历史了,虽然这里的卫生条件,消防条件都可以用恶略来形容,但是这个市场却从来没有冷清过。记者调查发现,来这里租房的人主要分为两种,一类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想要比宿舍更为独立的空间,另外一类则是来北京工作的年轻人。
高昂房租成年轻人负担 被迫选择群租
而让他们选择群租房最重要的原因是相对便宜的租金。今年一季度北京平均房租为每月3350元。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的数据,我国大学生的平均月薪在2000-3000元左右,如此高昂的租金,对年轻人是沉重的负担:
熊丙奇:大学生的起薪各地不同,但是一般来讲在2000元左右,这样的起薪让学生在大城市生活是比较难的。
其实早在去年伊始,住建部就曾经要求,禁止一切记者在上述报道中发现的群租行为。然而,一年过去了群租并没有因为一纸规定而消失。如今希望北京市的新规能起作用恐怕也不现实。
拥有优越的居住环境、居住质量,谁能不想呢,但是理想和现实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面对现实可能很多人会选择低廉的群租房,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大多数的中介对于“群租”禁令心知肚明:
中介:都是隔断,要不然我们公司拿着房子赚什么钱呀,他怎么养活这些业务员呀?
中介透露他们公司开展群租业务少说也有五六年了,从来就没有人查过。而那些出租大户型的业主,因为面积大,租金贵不好出手,对这种群租房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数据显示,北京全市租赁市场合租比例从去年年初的45%上涨到目前的将近60%。
链家地产副总裁林倩坦言:对于这种庞大的族群不仅是办法的完善,就是保障了我的人均居住面积。同时需要的是物美价廉符合他收入的一些居住产品。
对群租一禁了之不负责 建议纳入廉租房体系
在熊丙奇看来,而年轻人涌入城市实际上带来了很多新鲜血液,没有这些新元素的注入一个城市的活力就会逐渐的枯竭,对群租一禁了之肯定不是好办法,将他们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也许是一种思路:
熊丙奇:一种办法就是让低收入的大学生也纳入到廉租房的体系,这样对他们住房会有一些现实意义。
伟业我爱我家房地产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认为在加大公租房建设的同时,应当想方设法的利用闲置房源。而根据非官方的调查,这部分既不居住、也不出租闲置房数量比较可观:
胡景晖:一些既不出租、也不出售,也不居住的闲置房源,怎么能通过税收、房产税呀这种税收制度的改革把它逼到市场上来。 (记者季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