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考验的公职人员也为此付出了健康的代价,不少人都从内心抵触。但是,公款吃喝就像无法停止的旋风,把越来越多的人卷抛起来,让他们身不由己。更多的时候,酒则充当了官场上关系运作的一种润滑剂,喝酒是编织关系网的最重要方式。
喝酒编织起关系网
在中国,无酒不成席。而在中国官场,无酒没“关系”。对此,在基层挂过职的北大博士冯军旗深有体会,“在酒桌上,不认识的相互认识,认识的感情会更加深厚”,“如果你不参加任何一个酒局,那么你势必会被排斥在圈子之外,很难融入这个群体。”
冯军旗在自己的博士论文中写道:“酒场不仅是建立关系的地方,而且是信息的流动地、办事的润滑剂。正是在酒场上,每个干部都是透明的,谁和谁是什么关系,谁在北京买了房子,谁和谁有一腿,谁被双规,谁家的子女考上了大学等等。而如果哪个干部想认识某个领导,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通过中间人,然后摆上一桌,几杯白酒下去,自然从陌生到熟悉,甚至开始称兄道弟。”
冯军旗发现,从喝酒上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一个干部的关系网,因为一个干部请人喝酒,一定是请和自己关系好的干部陪酒,而这里面也有很多艺术,那就是一定要避免关系不好的干部在一个酒桌上。
看到场人员就知喝多少
“酒局凑成后,你一看都是什么人在场,你基本上就明白你应该喝多少酒了。”作为县直某部门一把手的赵先进(化名)说,“有领导在场,你给领导敬酒的时候,总不能端着一杯水敬吧?也不能说"领导干了我随意"吧?”
赵先进觉得自己已经形成了一种奇怪心理:向领导敬酒时,如果领导一口干了,他心里会升腾起一丝暖暖的感动;而如果领导只是随意沾了沾,他心里会有一种小小的失落。
赵先进甚至觉得自己仕途不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自己的酒量不够大。在乡镇干了20年,好不容易熬成镇党委书记,“一个乡镇一年的招待费大概有20万—40万吧。”他现在成为县直某部门一把手,仕途上基本已经没有上升的空间了。
“喝茅台因为它贵啊”
“你说茅台酒到底有多好喝啊?说实话我真喝不出好来。那为什么喝它呀?因为它贵啊!”赵先进认为,中国官场上,喝的不仅仅是酒,喝的是权力和地位。
不少基层官员感叹“想喝一瓶货真价实的茅台不容易”,但是有意思的是,“有时候明知道不是真的,还是要喝。”
其实不仅仅在官场,在民间也是,酒被赋予了太多的内涵,中国人喝的不是酒,是面子、是情谊……所以,有很多时候,并不是你想不想喝的问题,而是你非常难以拒绝。
“不是公款吃喝太难治了,是中国的人情世故太复杂了。”赵先进最后说。 (据《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