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志高控股董事局主席李兴浩在接受媒体专访时,结合自身在基层农村的工作经历谈及了“农村改革问题”。他认为,南海区去年全面铺开的“政经分离”,改变了以往直接由村委会主任或村党总支部书记兼任经联社班子成员的局面,有望为城乡一体化破题,并希望南海农村改革成为全国试点。此番言论,引起舆论关注。
来自佛山南海城乡统筹部的数据显示,南海下辖8个镇(街)、224个村(居),农村集体资产总额500多亿元,农村集体在管合同达7.5万宗,总标的金额达422亿元。伴随如此庞大集体资产而来的,是农村财务监管的巨大压力。监管不善,很可能成为诱发农村不稳定因素。
南海农村改革中的“政经分离”制度设计,配套了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和财务监管平台,在将集体经济组织从自治组织中剥离出来的同时,强化农村集体“三资”(资源、资产、资金)处理的公开性和透明性,让农村财务“干净”,“村官”清白。
怪象
财务出问题事后才能查
2011年8月16日,西樵镇财务监管中心主任霍丽仪收到手机短信提醒,某村有一笔1000万元的款项支出异常,霍丽仪随即登录财务监管平台进行跟踪调查,并通过该村现场了解发现,该村两委干部集体会议决定,向一家私人企业借出1000万元。由于风险过高、程序违规,西樵镇财务监管中心及时制止了这一行为。
“以前做不到这一点,往往是钱支出后,出现收不回等问题,才被发现。”霍丽仪表示,等到发现问题时,往往已经晚了,造成的集体资产流失,则成为村民不满情绪的集中宣泄点。
而财务监管平台的建立,则有效避免了上述情况的出现。
西樵镇太平社区资产办主任区玉芳介绍说,在财务监管平台建立之前,村一级的财务出纳只要有印章,就可以到银行出具和兑现支票,“出了问题,钱可能就收不回来了,村民意见很大,村干部也说不清楚”。
这种“财务出问题,事后才能追查”的困境,成为此前南海农村问题的一个缩影,由此引发的“财务不‘干净’”和“‘村官’不清白”的状况,也成为南海农村工作的一大难题。南海区委城乡统筹部副部长刘锦枌告诉记者,目前南海农村集体在管合同达7.5万宗,村组两级上线运行的账套数达2933个,“资金、票据、合同、资产等,一旦监管不善,就容易出大问题”。
求解
“三资”纳入财务监管平台
如何破解这种事后监管的困局,保障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安全?南海选择以农村财务监管平台配套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的运作模式,将农村财务监管“前移”,对“三资”(资源、资产、资金)实行在线实时监控。
2011年3月,西樵镇被确定为南海区农村财务监管平台试点,启动农村财务监管平台研发和建设工作,随后西樵镇又被确定为全省试点。当年6月,平台投入使用,西樵镇全部村(居)、组(社)所有账套均纳入财务监管平台,以进行实时在线监管。2012年1月6日,南海全区的农村财务监管平台也全面开通运行。
刘锦枌介绍,财务监管平台对全区224个经联社1934个股份经济社进行财务监管,涉及资金、票据、合同、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如今,村(居)每一笔款项的支取都要通过监管平台,经过相关审批,超过一定数额还需提交到镇(街)一级审批。
“村里的合同到期了,监管平台会监测到,并自动提交到集体资产交易平台进行公开交易,交易完成后,数据又自动回财务监管平台。”霍丽仪说,这样监管核查工作也高效很多,“以前经济总量大的村,光是票据都有上万份,现在自动生成电子票据报表。以前要花10多天才能完成集体经济财务核查工作,现在在系统里只花10分钟就搞掂”。
保障
“政经分离”确保村民权益
“搞了财务监管平台,其实断了很多村干部搞小动作的念头。”西樵镇太平社区居民黎女士告诉记者,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让村里的土地、物业得以公开招租,集体资产增值大幅提升,财务监管平台则又保障了财务规范运作,而村民理财小组则定期查看、监督,“村民很支持”。
实际上,为了从源头上预防因集体资产处置不透明和财务不够公开等造成的乡村乱象,南海还从制度上设计了“政经分离”的农村改革模式,即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从自治组织中剥离出来,形成村(居)党组织、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三驾马车”齐驱的局面。
“以前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经联社社长往往是一个人‘一肩挑’,现在是按职责进行了专门的分工。”刘锦枌介绍,目前南海各村(居)均已实行“政经分离”,形成“社长主抓经济村长专做服务”的格局,党组织则进行全盘统筹、协调,“这样从机制上防止‘三位一体’带来的权职混淆、暗箱操作等各类问题,保障村民股份分红等权益”。
统计数据也显示,在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和财务监管平台的作用下,南海不少农村的集体资产出现20%-50%的大幅提升,个别村(居)集体资产增幅甚至超过80%。太平村黎女士告诉记者,去年村里的人均分红增长了大约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