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自己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其中也包括高技能型职工和创新人才。这涉及到企业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袁伟霞委员说。
袁伟霞说,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我们的企业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比例存在着较大差距。今后,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将加速发展,产业结构、消费类型将发生重大转变,对高技能人才、创新型人才需求将急剧增长。
那么,如何激发企业职工的自主创新活力,培养更多的“金蓝领”呢?袁伟霞介绍了武钢的做法。
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的武钢,几十年来一直十分重视企业高级技工的培养,从科技创新的战略规划、体系建设、决策、推进和评估机制等各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和落实。武钢在进行产品结构升级上坚持不懈地进行研发,连续多年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超过80%。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武钢深入开展了深入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为职工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
早在2005年5月,武钢工人科技园挂牌成立,2007年7月,武钢工人科技园新园址揭牌,为职工搭建了技术培训交流、发明创造和成果转化应用的平台,为职工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成为名副其实的“蓝领之家”。
科技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现,需要更多具有高技能的一线工人。而与之相对的,却是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突出,作为劳动力结构“塔基”的操作人才严重不足的状况。这些年人们持续谈论的“用工荒”,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技工荒”。
对此,袁伟霞委员认为,在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中,政府、企业、工人都应该做出最大的努力。政府应该加大职业培训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力度,企业要纳入长远发展规划,职工也应该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 (记者 赵永智 郑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