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年里,他义务卖了十几万张火车票,写下20余万字的铁路乘坐攻略
裴济洋 “售票达人”帮你回家
【阅读提示】
裴济洋,北京大学哲学系四年级学生,业余时间除了在火车票代售点卖票,就是自己买票乘火车满中国跑。他几乎跑遍了所有通火车的地方,并运用自己对铁路路线的了解,通过“接票”、“中转”等策略为众多农民工和学子“变出”了回家的宝贵车票。
“锄禾日当午,买票真辛苦。一二三零六,一拨一上午。”北京大学28号楼火车票代售点门口的小黑板上,一首打油诗博得众人一笑,但也道出了春运期间买票的辛酸。
春运期间几乎每天花10小时在售票窗口卖票、提早考完试帮同学打电话购票、免费发放春运购票攻略6000余份……北大哲学系四年级学生裴济洋(见图。本报记者 魏 薇摄)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义务的。别人问他为什么,他简单地将其归结于“我就是喜欢铁路背后的众生万象”。
“铁路迷”变身“售票达人”
裴济洋是个不折不扣的“铁路迷”。自大一起,就奉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原则,3年里,学术著作读了不计其数,也用掉了259张火车票。提起这赫赫“战绩”,裴济洋很骄傲,“北到黑龙江漠河,南到海南三亚,西到新疆和田,东到江苏连云港,累计行程17万公里,通铁路的地方我几乎去了个遍。”翻开裴济洋收集的三大本车票,每一个车次、每一段里程都被他详详细细地记录了下来。
为什么如此热爱铁路?在这个学哲学的22岁男孩看来,铁路是一种文化,围绕着火车与火车票,老百姓生活的辛酸苦辣得到充分展现。“透过铁路售票窗口,可以满足我了解社会的渴望。”
从单纯对铁路的热爱,到实际操作卖票实务,源于2009年春运期间裴济洋看到同学42个小时一路站回成都的无奈。“铁路运力不足是现实,但如果换种思路,可以充分发挥异地票的优势来打破出京进京瓶颈,并且尽量让乘客舒服回家。”这个学哲学的小伙子坚信“爱智慧”是一种渗透到方方面面的生活方式,售票亦然。
自2009年7月起,裴济洋就在北洼路一家火车票代售点学习售票,从跑腿送票,到对铁路路线了然于心,两个月的时间里,他既感动了代售点的师傅,也让众多原本买不到票无法回家的农民工兄弟踏上了回家路。
“通过思考,我摸索出了不同的购票方案,无论是乌鲁木齐,成都,重庆,哈尔滨,还是福州,上海,南昌,总有办法让大家不站着出行。例如现在从北京到乌鲁木齐,飞机票要两千八,我就会建议乘客先坐动车到郑州,郑州到洛阳是一小段站票,洛阳到兰州卧铺,兰州到乌鲁木齐卧铺,用4张票,尽量在两天之内坐着到达。”2010年和2011年,包括2012年,3个春运,两个暑运,4个黄金周,裴济洋总是出现在售票窗口,不论哪一个乘客,都能得到有用的信息,多数乘客都能买到车票。
到如今,裴济洋已经卖出了十几万张车票,春运期间日均帮助数百人,但这一切都是义务的。“之所以一直以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只是想利用探索出的接票与中转的技巧,满足更多旅客的出行需要。”
智慧“出票”,乐在其中
在裴济洋心中,火车不只是一种交通工具,背后承载了很多百姓的真实生活,通过一张小小的车票和短短几分钟的交流,“你能够了解到这个购票者的很多情况,增长很多见识”。
在北洼路代售点实习时,裴济洋学会了和农民工打交道,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用简单的话语把复杂的事情讲清楚。“例如从北京到湛江,会路过驻马店,因为‘限售政策’车票只卖到湖南以远的地方,农民工弄不懂,我得告诉他不是没票而是不卖,但是提前三天买一般就会有。”另外,裴济洋还学着去了解他们的需求,“他们挣的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了解他们更愿意坐慢车硬座,比如到驻马店的动车要200多,而普通硬座才50多;还得帮他们选择晚上开白天到的车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坐上车回村。”
在北京大学28号楼火车票代售点,看着业务熟练的裴济洋,没人以为他是个北大学子。但是,当看到他能够流利地用外语帮助摸不到“门道”的外国朋友买到票时,心里会觉得这个小伙子不简单。为了满足北大留学生的出行需求,裴济洋还将自己写的购票须知翻译成了英语、日语、法语、德语等等8种语言贴在公告栏上。
现在正值春运期间,裴济洋写了一份《2012年春运火车票新思路购票攻略》,免费印发6000余份给北大学生,并自信地认为“只要认真读了就能买到票”。攻略里面提到了最新的购票技巧,例如可以同一车次分段购票,也就是“接票”;买长途车的短途票,上车之后再补票,这被裴济洋称为“打短儿”;电话订票时加拨北京铁路局管内各车站所在城市的区号等等。
这份购票攻略被裴济洋戏称为“授人以渔”和“开药方”。除了提供攻略,裴济洋还坚持在售票点卖票,甚至提早完成考试帮同学电话订票,“虽然无法改变一票难求的现状,但我拒绝应付和敷衍,尽最大的努力让大家的出行需要得到满足。我争取让每个排队的乘客都得到有用的信息,不白排队。”
尽管业余时间都“搭”在了卖票上,但裴济洋卖得很幸福。帮原本买不到票的人回家,看到他们洋溢在脸上的微笑,这个小伙子会觉得满足,“购票者求得一票而乐,售票者亦乐其乐”。(记者 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