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叶青:“叶氏车改”倡导者、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胡星斗: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反腐败问题专家
公车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无论是民间还是学界呼声都越来越高。近日,发改委等17个部委共同制定了《“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称将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国政府机构公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并开展公务自行车试点。
《方案》的实施是否能起到规范公车配备管理并积极推进公车改革的作用呢?针对这一话题,南方日报昨日邀请了车改和反腐败领域的专家进行了探讨。
焦点1
释放彻底车改信号?
○现在的《方案》更多是一种倡导性的,号召节约使用公务资源,缓减交通压力
●车改提了很多年,但阻力很大,仅仅靠《方案》里的倡议远远不够
南方日报:此次17个部委共同制定的《方案》的出台是否释放彻底进行公车改革的信号?
叶青:去年公车改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现在17个部委共同制定了《方案》,这些都反映出政府对公车改革的决心。现在的《方案》更多是一种倡导性的,号召节约使用公务资源,缓减交通压力,不为节能减排增加负担。最终要推进公车改革,还需做到对公车监管到位,防止超标配车,防止公车私用和浪费等现象。
胡星斗:减少公车的使用量,提高公车的使用有效性、发放交通补贴,促使公共交通工具成为领导干部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这都是之前所提出的公车改革的基本方向。然而说《方案》是公车改革的信号还为时尚早。车改提了很多年,但阻力很大,仅仅靠《方案》里的倡议远远不够。在《方案》的基础上,我有一个建议,号召政府采购国产公车。俄罗斯和印度的官员都只坐国产车,发达国家更如此。而我们的很多公车都是合资或进口车,造成资金外流是一方面,也没有显示出对民族产业发展的支持。
焦点2
《方案》治标能否治本?
○按公车车牌尾数限行在大城市效果会比较好,对不堵车的地方就没有必要了
●公车限行实现每周少开一天算是一个进步,减少一点公车的使用,但如何监督就是个问题
南方日报:《方案》提出全国政府机构公务用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倡导“135”出行方案,对这些具体措施您怎么评价?
叶青:在公车改革里,购车环节是最根本的。使用环保汽车和限行、提倡“135”是辅助性措施,只能治标,真正实施还有一定难度。按牌号尾数限行一天缺乏可监督性,而且监督成本甚至超过节约下来的资金。虽然交通拥堵和公车数量有一定关系,但城市堵车基本原因是公共交通体系不发达,按公车车牌尾数限行在大城市效果会比较好,对不堵车的地方就没有必要了。
胡星斗:从《方案》来看,公车限行实现每周少开一天算是一个进步,减少一点公车的使用。但如何监督就是个问题,比如限行一天,通过卫星定位这样的监督方式成本显然太高。深层次来说,公车的滥用实际上是一种腐败,因为公车比私车成本高很多。就购买车辆上来说,虽然我国有政府采购标准,但实际采购都会有超标的现象。而且一些地方和部门总是有各种借口和理由增加公车数量。此外,在使用公车时还存在油票报销,在车辆维修上弄虚作假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