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区远眺。人民图片
坚持民生导向,下大力气缩小城乡、区域、贫富“三个差距”
地处大西南的直辖市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并存,近年经济高速增长,但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贫富“三个差距”明显。新时期新阶段,重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让发展成果为人民群众共享。
为此,重庆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专题研究“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问题,推出广受关注的“共富12条”,构建起“共富”的制度通道。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党的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走“共建、共享、共富”发展路子。
逐步缩小三个差距,就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落实科学发展观
到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1左右,“圈翼”发展差距缩小到2∶1左右,基尼系数缩小到0.35左右
近年来,重庆探索科学发展,快速做大了经济总量。GDP已从1997年直辖初的1500多亿提高到2011年的近万亿;“十一五”以来,人均GDP从1500多美元猛增至2011年的5000美元以上,历史性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和利用外资等均大幅度提升,增速名列全国前茅。
一般理解,重庆经济发展实现重大跨越,完全可打高分。但重庆决策者非常清醒,他们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将这些数据放在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共同富裕坐标系下考量,发现仍有一些问题让人担忧,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三个差距问题。
2011年初,重庆基尼系数为0.438,超过国际警戒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到3.3∶1。全市还有城乡低保人口170多万,偏远的渝东南、渝东北“两翼”还有14个国贫县。
共同富裕,是一个很大、很难的题目,还没有现成经验可学。重庆缘何主动触碰这个难题?
重庆分析认为,“三个差距”继续拉大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会遏制社会需求,内需难以启动,发展不可持续;会导致人心涣散,侵蚀党的执政之基。现在重庆发展形势不错,但如果贫富差距扩大,即使经济规模再大,人民群众也会说,那跟我有什么关系?!所以要下决心打好这个攻坚战!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共同富裕和为人民服务,两者目标是一致的,共同富裕就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薄熙来说,30多年前,面对低水平的生产力,把经济规模做大是主要矛盾;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邓小平同志有句关键的话: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因此,改革开放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30多年过去了,“前半句”已基本做到了,今后还必须继续坚持,同时要在“后半句”多下功夫。
2011年初,重庆率先将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列入全市“十二五”规划目标,提出到2015年将其由0.438降至0.35,同时确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3.3∶1降至2.5∶1左右,以人均GDP衡量的主城区“一圈”和“两翼”差距从2.2∶1降至2∶1左右。
上遵中央要求,下应百姓渴望,在发展过程中,统筹兼顾,处理好城与乡、工与农、发展与分配的关系,同步缩小三个差距,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这正是契合科学发展的“重庆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