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一直持续关注PM2.5,图为今年11月15日版面。
仅仅在2个月前,听说过“超细灰尘”PM2.5这个专业名词的人,还只限于环境工程、公共卫生等学科的专业人群中,而现在,它们显然已经是流行用语了。
虽然PM2.5和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但PM2.5监测数据却迟迟难以公布,作为官方发布的环保部门也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避而不谈PM2.5。然而,昨天,南京市环保局官方代表却首次召集媒体高调谈论“PM2.5”。并表态:南京最迟明年6月发布PM2.5数据。
实习生 陈俊池 本报记者 王 娟
环保局为何“高调”?
PM2.5太火了,局长电话接到手软
南京市环保局这次为什么表现得这么“勇敢”呢?这是当天很多记者的疑问。
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本报及同城媒体的持续关注,PM2.5引发的公众反响实在太高了。“我们局长每天光是接媒体的电话,就接到手软了,都是来询问南京空气状况,以及PM2.5实施情况的。”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光明正大地公布。
而当天南京城的各大媒体也把小小的发布中心围得水泄不通,只能用一个字“火”来表示。其实,大众之所以如此关注PM2.5,一方面,PM2.5可以直接进入人体的血液和肺部,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另外,PM2.5数据也最符合市民对蓝天的直观感受,大众也在追寻属于自己的“知情权”。
四年监测路
A 南京2008年就开始监测PM2.5
南京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陆晓波现场首次公开PM2.5试点监测的进展和数据情况。据他介绍,南京自2007年启动PM2.5试点监测,在部分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增设PM2.5监测仪器,开展监测方法探索研究。从2008年开始,南京草场门、中华门和仙林大学城大气自动监测站就已经开展PM2.5的研究了。
目前,南京采用的PM2.5监测仪器都是从美国进口的。“PM2.5监测,从技术上说,并不难。”专家介绍,目前南京发布的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主要根据大气中“大颗粒物”PM10监测结果,而PM2.5监测原理和PM10没差别,区别主要就在采集装置。“但PM2.5监测设备价格更贵。”
陆晓波透露:按照十二五发展规划,南京肯定要增加PM2.5的监测点,预计四年后南京现有9个大气国控点,都要增加监测PM2.5。
B 过去4年南京PM2.5年均浓度都超标
根据2008—2011年试点监测数据,PM2.5正是灰霾的主要污染物,南京市PM2.5浓度约占PM10(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50-60%。2008、2009、2010年这三年来,南京市城区PM2.5年均值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浓度为63微克/立方米,超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0.8倍。
2010年南京城区PM2.5年平均值70微克/立方米,超标1倍;而今年截止到目前,南京的PM2.5年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仍超标0.5倍。PM2.5最高值出现在大年除夕至初一,当时超标2.21倍。
据陆晓波分析,南京PM2.5污染也是有规律可循的。7-9月份受夏季降雨及有利扩散条件的影响,PM2.5超标的几率相对较小;而在秋冬季节,受区域雾霾天气影响,排放的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和清除,则易造成PM2.5浓度的超标,其PM2.5占PM10的比重一般在60%以上。
同时,受春节烟花爆竹燃放和夏收秸秆焚烧影响,2月和6月的PM2.5浓度超标相对较多,PM2.5占PM10的比重基本在80%以上。这些数据也和城市的霾天月分布一致。
C 早晚的空气质量最糟糕
陆晓波说,根据对近几年空气主要污染物的监测情况来看,一般空气质量相对较差是在夜间和清晨。
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扩散,尤其到了夜间一般会出现大气逆温,风速明显减弱减小。所以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一时难以扩散,造成污染物浓度指标持续上升。一般到了午后,地表温度上升和近地面风速的增大,空气质量会明显改善。
近日,一些民间环保组织也开始组织开展民间监测空气行动。对此,陆晓波强调,目前“环保部门采用的是国外精密的仪器,严格执行国家技术规范,每年都将仪器定期送质量监督部门检测,进行流量校准和测定。”至于民间2万多元的那种仪器,陆晓波工程师表示“不太好评价”。
一朝欲公布
A 现行监测指标还是10年前的
记者获悉,目前环保部门所采用的大气监测标准,还是10年前制定的,已经无法跟上现在的要求。很多市民会感到,明明当天的空气质量蛮糟糕的,数据却显示良好。这也和空气质量的发布时间有关系。按照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监测时段为前一天的中午12点到当天中午12点,这一时段的空气污染指数体现当天南京的空气质量,而且出来的数据还是“平均浓度”。这样,空气污染状况很容易被“平均”稀释掉。
对此,陆晓波表示,在2012年PM10(可吸入颗粒物)的监测发布会由原先的24小时发布一次改为每两小时发布一次。不仅如此,记者获悉,目前,国家环保部门不仅在制定新的监测标准,而且很有可能完善空气质量指数发布方式,将日报周期从原来的前一日12时到当日12时修改为0时到24时。
B 最迟明年6月发布PM2.5数据
21日,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给出了监测PM2.5时间表。明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和臭氧监测。
监测数据和群众感受不能“两张皮”,必须避免这种现象。紧随时间表,南京也首次公开发布时间。作为官方发言人的陆晓波说,南京在江苏是率先展开PM2.5监测的城市之一。“目前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已经做好准备,关于PM2.5等空气污染物指标的监测数据将按照国家和省里统一部署进行发布,最迟2012年6月份通过南京环保局官方网站进行PM2.5的发布。”
到明年,“大颗粒物”PM10每两小时发布一次,加上“超细颗粒物”PM2.5的时时发布,南京也将逐步建立空气质量预警制度。当污染浓度较高时,提醒市民尤其是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减少体力消耗和户外活动。
多说1句
公布PM2.5数据 对政府和公众都是好事
公众为何如此关注PM2.5?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和人的健康息息相关。钟南山称PM2.5颗粒物能够直接进入肺泡,重创肺健康;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潘小川则表示,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不是颗粒物本身,而是颗粒物上吸附的化学物质。比如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二噁英就有生殖危害,要是吸附了重金属就有重金属的危害,关键要看吸附了什么东西。
公众关注PM2.5还因为它实在是让人疑惑。今年10月份,北京环保局和美国大使馆一场论战让PM2.5尽人皆知,虽然双方的检测点和仪器不尽相同,但是数据相差之大,让人匪夷所思。今年11月14日,一条关于PM2.5数据的微博,“南京气象”发布后又迅速删除,南京气象台随后称没有发布权,让市民对PM2.5这个小小的颗粒物又多了一份神秘感。
官方数据迟迟不公布,公众又急切想了解,这种矛盾让不少市民意见很大,南京有民间组织甚至发起了自测PM2.5行动。
在这个当口,南京环保局“高调”公布了过去4年PM2.5的相关数据,并表态最迟明年6月发布PM2.5数据,让人欣喜。本报特地留意了网友对这则消息的反应,绝大多数表示支持,认为这种信息透明是政府部门的进步。
的确,公布PM2.5数据,对政府部门和公众都有好处。对公众而言,一方面,再也不用靠“看天是不是灰的,闻空气有没有异味”去“揣度”PM2.5是否超标;另一方面,准确的PM2.5数据还能引导公众绿色出行的意识,帮助市民养成少开车,多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习惯。对政府部门而言,公布PM2.5数据也能督促自己竭尽所能,去改善空气质量,还市民更多的蓝天。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为南京市环保局这次的“高调”叫好!
[责任编辑:芮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