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就餐时间,但中国代表团在德班气候峰会的首场新闻发布会还是座无虚席。
中国近日表态,在加入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减排协议问题上“可以讨论”。在谈判各方各执己见、僵持不下之际,中国态度的“软化”提振了德班峰会的预期。
而追问中国“时间表”和“路线图”,也就成了各国媒体这两天最为重要的关切。新闻发布会自然是“刨根问底”的好机会。
刚在新闻发布厅坐下,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就接二连三遭到“逼问”,要求就此提供“详解”。
解振华回答说,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始终本着积极和建设性的态度,愿意和各国一道推动气候谈判进程。中国已经确立了有国内法律约束力的减排目标,对接受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减排协议也持开放态度。
为了推动气候谈判进程,中国在谈判场外亦是密集磋商,积极斡旋。解振华说,中国和美国、日本、欧盟、“基础四国”、“77国集团”等国家和国家集团都建立了顺畅的对话和合作机制。经常通过双边和多边磋商,寻求“既能维护各自利益,又能保护人类共同利益”的“中庸”方案。
对于小岛国的生存困境,解振华说,“我们感同身受”,理解并支持他们的利益诉求。虽然中国还有一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下,消除贫困任务艰巨,但中方将尽可能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不过,在“底线”问题上,中国寸步不让。解振华强调,中国接受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安排是有前提的,只有在满足确立《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发达国家兑现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援助等五大条件后,中国才会做出承诺。
他说,这并非新的、无理的要求,而是20年国际气候谈判早已确立了的事。
解振华重申,德班会议要解决的是“2020年之前的事”,《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是最为核心的议题。现在是“锁定承诺,落实行动”的时候。至于2020年之后的减排安排,应当基于科学评估之上。
对于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推卸历史责任,拒绝《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甚至要退出议定书的做法,解振华则直接表达了不满。他说,我希望“他们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