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青县推500"道德模范"现象关注:你身边还有多少好人

2011年12月03日 08:23:02  来源:工人日报
字号:    

  孙志军(右)正在照料瘫痪的妻子。

  古庆桥、何俊兰夫妇收养的脑瘫弃婴路天全已经长大。

  何俊兰搬出她保存了20年的包裹脑瘫弃婴的纸箱子。

  这是孙志军的双手,他照料瘫痪妻子30年,艰辛的岁月磨出了满手硬茧。

  ●“有人是网上的批判者,看见别人做好事就骂;在现实中又是旁观者,见死不救。与其围着几件坏事争来吵去,不如用心多去做点好事。”

  ●“应当回归一个常识:从来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

  ●“绝大多数人是有良心的,每个人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善与美不断放大延伸,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才能走到今天。”

  一摸那块补丁,就有人哭了。

  56岁的孙志军独自照料瘫痪妻子30年。他的旧外套破了一块,那针脚,一看就是一双男人粗糙的大手缝上去的。人们说,看见这补丁,就能明白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真男人。

  这个身材瘦小的农民,是河北青县推出的“好人”之一。十年来,这个人口仅40万、名不见经传的小县持续发现、推出了500多个“道德模范”。

  争议、怀疑都不难想象。这件事让人们从别样的视角来看待社会道德状况:“你身边究竟还有多少好人?”

  包围着“好人”的那些是非

  20多年来,见义勇为搭救车祸伤者将近30人——青县个体户王俊岗堪称“草根英雄”。英雄也被人怀疑过,但更让他难过的是冷漠。

  去年初,他路遇一起车祸,出事的是邻县某医院一辆120救护车,两个身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躺在血泊里。他把他们送往医院,他们都得救了。而随后半年,这家医院从上到下没人打电话来说声“谢谢”,王俊岗很寒心。

  憋着一肚子气,他给那个院长打电话:“当时我救你们的人,汽车座套都被血泡了,花300块钱买了套新的,你给我报销。”院长在发票上签了字,让王俊岗去财务领钱,完事,仍然一个“谢”字也没说。

  “这钱我就是要拿!”王俊岗48岁,瘦脸,棱角分明,“我救人从来不图人家给什么,可医生也是救死扶伤的,他们怎么就不知道感恩呢?”

  很多人喜欢王俊岗,就因为他活得真实。

  十年来,青县通过县电视台推出的500多“道德模范”包括了见义勇为、敬老爱幼、爱岗敬业、助人为乐等各个方面。从当地群众的反映来看,也并非总是一片叫好之声。

  “快乐阳光QQ群”是青县400多个网友组成的公益志愿者团队。自2009年建群以来,他们经常相约去照料孤寡老人,义务献血,资助贫困学生。可是,有人说他们“作秀”,甚至指名道姓进行人身攻击。

  群成员张学武本来是个电工,今年应聘当了县职教中心老师,立刻有人在贴吧上讥讽他:“帮助人民把自己帮成了人民教师哈。”他心里当然别扭,但仍坚持做好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有关制度跟不上,当好人有时没人撑腰。但少数个案不能成为多数人放弃道德的借口,不足以击溃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群主“小静”认为:“有人是网上的批判者,看见别人做好事就骂;在现实中又是旁观者,见死不救。与其围着几件坏事争来吵去,不如用心多去做点好事。”

  尽管被是是非非包围,“小静”却从救助对象身上找到了更多安慰。一次,贫困老人李凤英拉着她的手说:“丫头,你看我是不是神经了?以前总是掉眼泪,现在动不动就自己笑出声来。”

  “回归一个常识”

  今年4月,听说金牛镇打虎庄私企老板张强的故事,青县《德化人生》栏目制片人王海东第一反应并不是感动。多年来,张强一直带着年迈体弱的老娘外出谈生意。王海东怀疑,这个人是不是在利用“孝子”的招牌进行商业炒作?

  一件小事让王海东转变了看法。有一次,张强带娘和两个儿子在一家小餐馆吃饭。孩子只有三四岁大,耍耍闹闹,走路还不稳当,却知道踩在板凳上给奶奶夹菜。餐馆掌柜被这温情一幕深深打动了,说什么也不要张强的饭钱:“你是真孝子。孩子是装不出来的,肯定平时跟你孝敬惯了。”

  “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道德受到了侵蚀,这是事实。但在我们这片土地上,那些自古以来崇尚的美德其实从未失去。”王海东感叹。

  马厂镇新张屯村退休工人范殿路的故事,让曾任《德化人生》助理制片人的尚孟春感触良多。这个77岁的胖老头坚持27年给全村孤寡老人赠送年货,就为这点“心意”,差点把老命搭上。

  送到2000年,范殿路突发脑栓塞,半身不遂了。人们都想,这回他送不成了吧?春节他又给每个困难户送去一桶色拉油。两年后,他脑栓塞复发,下床都不利索了。除夕,老范让家人搀扶着忙乎了一整天,终于把100斤大米送完了。又过两年,他老伴脑出血,花了一大笔医药费。自家开支都困难,怎么帮别人呢?他背个筐,去拾破烂,换来钱继续送。

  2006年,他几乎双目失明,出门只能扶着墙、用拐棍儿探着走了。这下还送吗?村委会的喇叭响了:“请贫困户来领年货。”不用说,东西还是范殿路买的。

  “范大爷,你要送到啥时候啊?” 

  “送到我死。”他哈哈大笑,尚孟春也跟着笑,却是含泪的笑。

  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老头就是一句话:“小时候穷,不是吃百家饭我早就没命了。现在我要回报社会。”这么简单一个念头,能支撑着一个人忍受那么多艰难?百思不得其解,反过来,尚孟春开始反思:“是不是我太功利了?总想知道人家做好事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一定用利益交换的眼光去看呢?”

  十年来,青县宣传的不少“好人”不仅在本县家喻户晓,连几个邻县都有一批忠实“粉丝”。可以印证的是,在青县已经形成了一种向善的氛围,以做好事为荣、愿意当好人的人越来越多了。

  王海东说:“还是好人多。青县能找到这么多好人,随便哪个地方也都一样。应当回归一个常识:从来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

[责任编辑:王新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