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考核增加‘公众满意度’指标”、“选拔干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不仅考的好,更要干的好、发展好”……当下正在进行的地方党委换届中,各地全面运用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纷纷出台一系列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新做法,成为考准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方向标”。
最近,本报记者到创新干部考核实践开展较早的江苏、浙江、江西、广东、重庆、四川六省市调研发现,干部考核这根“指挥棒”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
多种方式扩大考核民主,提高群众参与度——
从“官评官”向“民评官”转变
“小区卫生绿化好不好”、“有没有该领低保的住户没有领”、“收入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一个个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出自重庆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民意调查。
为客观反映区县领导班子的工作成效,加大百姓满意度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分量,2009年3月,重庆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不通知区县、不借助当地力量,完成了22万个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走访了40个区县、111个乡镇(街道)、275个村(居委)的3276户居民。民调的结果,占当年区县干部考核总分的20%。2010年,重庆又将这个权重提高到30%。
不独重庆。2009年,四川省在一些地方开展试点,每年定期开展民意调查,把干部的评价权交给群众,把群众评价结果作为班子调整和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浙江省从今年开始,在对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增设“公众满意度指标”,并赋予20%的权重。浙江省规定,班子成员会议投票推荐得票未达到半数或民主测评优秀、称职票未达到2/3的,不列为继续提名人选;拟提拔人选考察对象在征求意见中“不同意其提拔使用”得票超过1/2的,不列为提拔人选。
浙江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吴顺江表示:“浙江在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时,将选取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关注度高、感受度强的内容,设置具体、形象、直观的调查项目,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引导领导干部更加重视群众的直观感受和现实需求。”
在江西,群众成为干部考核的参与者和裁判员。景德镇市就当前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向社会征求意见,并以此为依据分类设计逆向民主测评表。赣州则要求所有乡镇党委班子及每个成员必须进行“实绩公示”。实绩材料不仅要在政府网站和镇、村公示栏张贴,还要发放到所有群众家中。
“材料上写的事情做没做,老表们平时都看得明白着呢,眼里揉不得沙子。”赣州南康市龙岭镇邱边村村民张传奎说。乡镇换届考察实绩公示后,全市受理举报160件次,涉及121名干部,其中有26件反映政绩不实问题。经核实,对25名存在虚报政绩现象的干部进行了提醒谈话,取消了1名干部的后备干部资格。
民主是最好的监督。扩大民主测评范围、丰富民主测评方式,各省市同样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重庆将熟悉干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群体作为主要测评范围,重点在单位职工、服务对象和“两代表一委员”中进行。提前一天发放测评票、党政班子成员逐一登台述职、参评人员分散填票并无记名投票……平均每年参加民主测评的干部群众达4.5万人。
在县级党政正职的选拔任用过程中,江西上饶实行“六点合一、立体聚焦”,把评价权、推荐权、初始提名权都交给多数人。纵向上,由来自基层的干部群众对现任党政正职“下评下荐”,县(市、区)党政正职“互评互荐”,市四套班子成员对现任党政班子和党政正职“上评上荐”。横向上,注重年度考核评价结果,看干部的一贯表现;注重关键时期和重大事件中的表现,看干部的政治素质、意志品质、能力水平。
“参与的干部群众多了,想跑也跑不完;推选权交给大家了,想买也买不到;考察全方位了,过去的历史,想改也改不掉;组织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关键时刻想装也装不出来。”上饶德兴市委书记的陈荣高说。
[责任编辑:王新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