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专家吁利用空间技术优势研究预测自然灾害

2011年10月18日 11:52:15  来源:科技日报
字号:    

  重大自然灾害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科技与组织管理体系,但我国尚未形成灾害研究、预测和防治的系统运作机制。为此,专家呼吁——“利用空间技术进行重大自然灾害机理研究与预测,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防灾减灾手段。这需要多学科、跨部门的专家共同努力,通过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才有可能在灾害机理科学与预测技术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在近日召开的“空间技术对重大自然灾害机理的研究和预测”的第405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与会专家认为,空间技术与其他观测手段相比,具有大覆盖、全天候、多尺度等优点,应以此为基础组建天、空、地一体化动态立体观测体系,开展地球系统科学和地球自然灾害的研究。

  重大自然灾害管理,航天技术大有用武之地

  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和学科的交叉融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通信定位等空间信息技术逐渐广泛应用于灾害研究中,并在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报、预警和动态监测中显示出巨大潜力。

  “航天科技在自然灾害管理中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说,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航天相继发展了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海洋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卫星、通信与导航卫星等一系列可用于自然灾害管理的天基系统,并积极参加了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

  上世纪航天科技发展主要用于对地球资源、气象、海洋的研究和监测,今后航天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深入到地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预测。

  “重大自然灾害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科学技术与组织管理体系。”马兴瑞认为,在这一领域,正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是重大自然灾害的机理研究与预测,这需要全面、广泛、深入、细致、持久地认识自然,对地球系统运行演变规律与致灾机理、自然灾害的征兆与演变过程、各类自然灾害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有深入完整的认识;二是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快速响应,要建立类似于“作战”的理念,针对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建设由灾害机理研究、灾害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等系统组成的“平战结合”重大自然灾害管理体系。

  本次香山科学会议就是探讨运用空间科学技术研究重大自然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测的理论与方法,为我国卫星遥感、卫星通讯、卫星导航等空间信息技术减灾提供开创性立论依据,并在研究与应用中,实现空间信息科技与灾害预测科技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