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馆的“十重门”洞开,将公立博物馆的封闭行政体制暴露在了聚光灯下。当“欠开放”、“不透明”、“少监督”成了公立博物馆的标签之后,“沾染暮气的公立博物馆该何去何从”发酵为公众关心的话题。
在民间,一套借鉴国外经验而来的博物馆理事会制度,为可能的改革提供了途径。
“以前,政府更多地用行政指令的方式进行博物馆管理。现在通过理事会,可以吸收一些社会组织或个人来参加博物馆的管理,由理事会讨论决定博物馆的发展方向,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理事会发表看法、建议,起一种监督作用。”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物馆学家宋向光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表示,目前,理事会制度已经在一些私立博物馆、美术馆中实行,而根据国家文物局“推行博物馆的法人化治理”思路,未来条件成熟时,不排除向公立博物馆推广的可能。
公立博物馆若“试水”理事会制度,能因此重获生机吗?
理事会或将“进军”公立博物馆
根据下面的文件,你身边的公立博物馆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听从由赞助人、专家学者、社会名流甚至普通人组成的理事会的“指令”。
在国家文物局今年3月发布的《关于开展“博物馆理事会组织规则”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文物博发〔2010〕8号,以下简称《意见》)里明确要求:“公共博物馆纪念馆要逐步实行理事会决策、馆长负责的管理运行机制。”
什么是博物馆里的理事会制度?
“作为一个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非营利永久机构,博物馆在其内部实行理事会制度,是国际博物馆界的通行做法。”担任这一研究课题组长的宋向光教授告诉记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重要博物馆,普遍以理事会作为博物馆的最高权力机构。在我国,建立博物馆理事会制度,已成为博物馆治理机制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宋向光教授看来,引入理事会的最大优点是让博物馆能够自治、自律。“理事会负责决策,馆长负责具体的行政管理,学术研究主要由研究人员决定,国家通过税收、审计、舆论监督等手段对博物馆进行调控和监管。”他说,“这可以让外部因素整合进内部因素,将与博物馆发展有关的利益相关方,吸纳进博物馆管理机构里,为博物馆的发展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
但据宋向光教授介绍,目前,理事会制度主要还是在我国私立博物馆里推行。“比如马未都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北京今日美术馆等。”他表示,“其实,理事会性质上类似于公司里的董事会,之所以换了个称呼,是为了突出博物馆的非营利性。”
成立于2002年的北京今日美术馆,是国内多家实行理事会制度的私立博物馆之一。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表示,今日美术馆实行的正是“理事会体制下的馆长责任制”。
“我们的理事会是今日美术馆的最高决策机构,由它决定聘任馆长,并请监事会监督美术馆的财务、风险及战略。”张子康告诉记者,“此外,我们还有学者、评论家、策展人和艺术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定期讨论美术馆在学术、教育、收藏三个环节的方向。”在张子康看来,这种做法既可以确保美术馆各个活动的学术定位与品质,又能保证财务透明与现金流畅,以及重大资金支出的安全。
“在私立博物馆比较普遍的美国,理事会制度保证了博物馆作为‘公共财产’的独立性。”张子康馆长表示。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