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到黄石市慈云助学服务中心,从秉承“钱,要给需要的人用才有用”的菜贩陈树菊到新疆“草根慈善家”阿里木,近几年,在我国慈善事业中出现了一个“新物种”——来自民间的、大众自发的个人慈善或慈善组织,人们亲切地称之为“草根慈善”。
在山东鲁南,在江苏江阴,在浙江海宁,人们或甘当义工,或捐资助教,或扶困济贫,自发地以各种不同形式献上自己的爱心。“草根慈善”使献爱心不再是一些富人的行动,在爱心人士眼里,“草根慈善”更像是一个微笑,随时随地可送出一份关爱。
产生源于使命
专家认为,“草根慈善”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并非偶然。
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NPI)创始人、主任吕朝认为,“草根慈善”现象的产生,来源于人们内心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苦难、对弱势群体的“不可遏制的同情”。而近年来社会频发的灾难事件,无疑成为“草根慈善”迅速壮大的一支“催化剂”。
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指出,我国庞大的人口总量,决定了需有相应规模的社会服务体系与之相匹配。而目前国内只有约2000家慈善基金组织,他们承载的慈善事业仿佛是“用小碗盛江河之水”,其数量和规模距实际社会服务需求相去甚远。
草根组织的出现和大量存在,正是源于社会服务发展的需求。他们的快速发展,弥补了现有社会组织数量不足的现状,并由此成为政府公益慈善力量的有益补充。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