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8月26日,陈毅在四川省乐至县出生。陈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曾任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军第25师73团党代表、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红四军军委书记、江西军区司令员、新四军军长、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上海市市长、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他于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元帅”陈毅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打响前,陈毅(左一)、粟裕(左二)亲临前线视察炮兵阵地。
特务连老战士忆陈毅、粟裕指挥“孟良崮战役”1947年5月,由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一举全歼了国民党精锐主力整编74师,挫败了蒋介石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计划,扭转了华东战局。陈毅挥毫泼墨,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孟良崮上鬼神嚎,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看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由此,孟良崮战役作为我国解放战争史上具有特殊战略意义的著名战役而彪炳史册。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三位参加孟良崮战役的老战士。
陈毅主政上海:野战军到了城里就不准再"野"1949年5月,陈毅从百战沙场走向十里洋场,成为大上海的一市之长。面对国民党军散兵游勇的捣乱、敌特的破坏、投机家制造的金融危机、美蒋飞机的轰炸、民族资本家的徘徊观望,以及流氓阿飞、匪徒小偷、妓女难民等旧上海遗留下来的诸多社会问题,陈毅以他高深灵活的政策理论水平、博大的气魄和胸怀,以及坦诚待人、毫无架子的品格,日理万机,废寝忘食地工作,仅一年工夫,就使上海初步走向了稳定和繁荣。
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在中原战场“自古逐鹿在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从全国抗日战争时期开始,中共中央就高度重视中原地区的革命斗争。1947年5月,中共中央设立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原局,主持挺进中原。1948年5月,中央决定扩大中原局,5月至11月,邓小平、刘伯承、陈毅(6月14日到宝丰)等率领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总部驻扎在河南省宝丰地区,指挥中原战事。在此期间,他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圆满完成了中央赋予的各项任务。
“诗人”陈毅
1934年,红军长征后,陈毅和项英率部在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近三个年头。
1944年初陈毅路过晋中留下的六首诗陈毅素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之美誉,他一生与诗歌结下不解之缘。在战争年代,陈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战斗诗篇。1944年初,他曾在山西境内赋诗六首。其夫人张茜后来在评价这个时期的陈毅的诗作说:“1943年冬,陈毅同志由淮南地区西行赴延安,随着新经历的开始,他的诗词创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些诗中,我们能够看到陈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他对抗战胜利的期望。
1936年国难当头 陈毅在广东游击区写下《梅岭三章》1936年,中国时局岌岌可危: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了中国东北4省之后,又制造了“华北事件”,侵占冀察,并于是年8月推出“国策大纲”,大举扩军备战,伺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终于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此时的南方,在广阔的丘陵山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方游击队与前来“清剿”的国民党军队,已经进行了近3年异常艰苦的游击战争。
国难当头,一南一北的局面互相呼应,革命形势仍然波谲云诡。这年冬天,陈毅元帅在广东韶关南雄梅关写下的“绝笔”诗《梅岭三章》,就是当时那段历史的生动写照。
毛泽东与陈毅:是战友,也是诗友[责任编辑:芮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