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北京政协建议“管水能力”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考核

2011年08月23日 13:47:48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8月9日傍晚,正值晚高峰期间,一场暴雨突袭京城。从17时起,在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内,城区平均降雨26毫米,其中,首都体育馆区域降雨量达到80毫米,为全市之最。这是立秋之后首都第一场雨。而自今年汛期以来,北京已经陆续迎来多场大雨、暴雨,汛期平均降水量比近10年来的平均水平多出三成左右。

  雨水虽然会对交通带来不便,但应对得当就能变害为利。不少政协委员建议,北京水资源极端紧缺,不能让雨水白白流失。事实上,本市在雨水节约利用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仅7月24日的那场暴雨过后,本市1355处蓄水点就集雨1240万吨。根据2009年的一项调查,本市户均用水量不超过每月10立方米,因此,仅仅这一天的集雨量就相当于124万户北京家庭的月均用水量之和。由此可见,北京在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大有可为。

  事实上,市政协早已将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作为协商议政的重点内容之一。今年上半年,市政协专门就首都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调研。7月22日,市政协常委会正式通过《政协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首都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案》,建议首都“量水发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根据水资源状况量力发展。

  现状:缺水是市情,一直在节约

  由于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加之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增长,水资源紧缺是本市的基本市情水情。目前,本市已经成为水资源极端紧缺的世界特大城市之一。

  为此,本市一直以来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并努力开辟新水源。近年来,本市以年均不足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保障了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2010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下降到29.4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城区和郊区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和52%,均居全国首位。在人口年均增长50万人的形势下,本市总用水量由2000年的40.5亿立方米减少到了2010年的35.2亿立方米。

  问题:水情不乐观,用水约束少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本市水资源状况就不断恶化。至上世纪末,本市平原地区地下水超采量达到40亿立方米,此后经历连续12年干旱,超采速度又进一步加快。多位政协委员一致认为,透支水资源已经严重威胁到首都的生态安全。市政协城建环保委和民建市委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本市平原地区累计沉降量大于100毫米的面积,已经由1999年的不足1000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的3000余平方公里。

  在水资源的使用上,本市一些产业的发展却与水资源的禀赋条件不适应,增加了水资源的压力。如,有些地区鼓励传统农作物改种草莓大棚,亩均灌溉水量由原来的130立方米提高到330立方米,而且水质要求也高了,原来可用再生水,现在只能用清水。此外,市民节约用水的意识也有待提高。市政协委员宗朋说,有些小区本来布设了中水管道,但一些业主装修过程中弃之不用,“最后一公里”打通了却没有落实。这不但造成管道空置,也令节约用水的规划落空。

  建议:城市发展应“唯水是从”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张彤说:“我市水资源需求的巨大缺口与区域水资源总量控制的目标形成了鲜明反差。新建项目主要关注资金、土地、能源、交通等,没有把水作为控制要素。”委员们在7月22日通过的建议案中建议,在规划审批环节,应明确节水、雨洪利用、再生水利用等措施,将水资源论证作为前置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

  委员们建议,应建立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将其作为各部门、各区县审视自身水资源管理水平的“标尺”,纳入各级政府及其主要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内容。

  张彤等委员建议,作为特大型城市,作为国家首都,北京应建立不同的水源储备,包括建设节水型社会战略、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战略、再生水利用战略、利用淡化海水战略等。张彤说:“只有在水源安全战略建成的基础上,北京水资源安全体系才能全部建成。”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