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许久不更新 有的只发布不答问 有的更像“缩略版官网”
最近,越来越多政府部门织起“围脖”,用新媒体发布信息与群众互动。一些微博“粉丝”反映,有的政府部门微博更新及时、实用信息颇多,有的则许久不更新、或成为“缩略版”政府官网,令“粉丝”大失所望。
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粉丝”们提出,希望政府微博为民办事与民互动,迅速回应突发事件,并能借鉴经验进行形式创新。
能否互动为民办事?
微博“粉丝”李小姐反映,最近她登录一家政府部门的微博,留言询问有关小区物业管理事项。1小时后,微博发布新帖回应:“我们收悉您的留言,相关问题将及时交由有关部门受理,还会第一时间回复处理结果,感谢您的关注……”李小姐见了十分高兴,每几分钟就刷新一下微博,但足足等了一星期,都没有人给予回应。
根据复旦大学发布的 《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截至今年3月,全国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有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记者在上海一些地方政府微博上看到,有些微博注册不久就悄无声息,与“粉丝”期待的“政府微博能为民办事”需求相去甚远。
一些政府部门负责人对此回应:开设微博的往往是政府新闻办公室,他们将微博看作一个信息发布平台,但由于背后缺少职能部门的参与,微博难以发挥办事作用。
不过,长宁区政府新闻办的“常萱围脖”却为“粉丝”解决了不少实际难题。“常萱围脖”发布微博1009条、拥有1.6万名“粉丝”。不久前,有网友回复微博,诉说新泾四村突然停电、居民热不堪言的问题,“常萱围脖”立即将信息告知所在街道。街道干部与供电所共同出动,当晚就通过应急供电设备进行供电,并在3天内更换了所有老旧电缆。
一些市人大代表认为,政府微博与其他微博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相当于一个职能机构,是政府为民服务的新平台,这意味着政府微博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同虚设”反会引起群众不满,进而损害政府形象。
能否迅速回应突发?
“一听说发生突发事件,我们都会立即上政府微博‘求证’。”许多微博“粉丝”都说,他们认可政府微博上的信息真实性,希望尽快能得到印证。
大学生网友小赵说,前不久,人民广场迪美广场发生一起歹徒持刀捅向年轻女子的凶杀案,事情一出,微博上立即有人大量转发“大家少出门”的“提醒帖”,吓得他险些取消当天去人民广场的计划。好在民警在微博上很快跟进最新调查原因,澄清那起案件缘起情杀,并请公众不必恐慌,小赵这才放下心。
因为信息发布及时,上海地铁官方微博“上海地铁shmetro”成为不少网友的“出行指南”。上班族徐女士说,她每次搭乘地铁前都会上地铁微博浏览一番,能第一时间看到哪些站点采取限流措施、哪些站点列车故障等信息,此外这里还有寻人寻物、天气预报等温馨提示。
但也有网友说,最受关注的食品安全类事故等,往往在微博上毫无反应。一些政府部门发布的内容与政府官网内容相似,以举行哪些会议、领导出席哪些活动为主,有时还直接复制官网上的“办事指南”进行分段粘贴,对于突发事件却避而不谈。
“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特别值得重视。”市政协委员张桢垠认为,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官方没有及时表态,谣言或虚假信息将会迅速充斥微博网络。建议政府微博强化 “时效性”,第一时间发布准确信息,不仅能解疑释惑,也是政府对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的有效手段。
能否创新发布形式?
在不少微博“粉丝”的眼里,政府微博有时显得“高高在上”。记者看到,一些与市民密切相关的政府微博,经常发布社区活动、健康提醒类便民信息,对于“粉丝”留言提出的问题却很少答复,几个月来留言量越来越少。还有“粉丝”说,部分政府微博有“自娱自乐”之嫌,一条微博发布后,转帖或留言一片叫好声,看起来像是“托儿”穿上“马甲”自我宣传。
对此,张桢垠建议,政府微博也应注意创新形式增强互动,比如,可以多学习商业品牌在微博所做的营销实例,开展微博评选、有奖征集微博等活动,也可以经常发布活动照片,以此充分激起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还有“粉丝”举例说,普陀法院的微博“图文并茂”形式新颖,不仅会发布一些公众开放活动预告,还会及时贴上活动现场照片;在向被执行人发布“限制高消费令”等集中执行活动中,法院也会及时发布被执行人信息,邀请社会各方参与监督。“我们很愿意上这样‘新潮’的微博,希望一些政府部门也能学学。”(本报记者 栾吟之 实习生 柯珍妮)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