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故宫“病根”在于封闭体制 专家吁设外部监督委员会

2011年08月17日 11:26:5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故宫需要“拯救”吗?

  在今年5月8日一蟊贼盗走昔日公众眼中神秘、高雅又森严的“紫禁城”内展品以前,也许谁也不会想到这个词。但现如今,媒体与公众均称:故宫“碎”了,“碎”成了一个个“门”。

  从5月的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到8月的哥窑门、瞒报门、拍卖门、屏风门、封口门,“八重门”的接踵而至,不仅令故宫博物院忙于应对,也令公众多少有些猝不及防。“故宫到底怎么了?‘碎’了的故宫,靠什么弥合公信力的裂痕?”不仅成为故宫博物院必须思考的沉重话题,也是普通公众心中的迫切追问。

  “故宫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但是这个最该有文化的地方,却屡屡犯下低级错误,成为被人调侃的对象,实在是令人痛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建民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专业”和“透明”是博物馆应有的两大特点,但长期的封闭行政体制,已令这两个词离故宫博物院越来越远。

  “虽然身陷各种‘门’,但我认为故宫最大的一个‘门’,就是它自己的那扇大门。”一位不愿具名的故宫内部人士,和社会评论家、知名博主五岳散人都向中国青年报表示,“因为它不是向它的真正所有者——普通公众敞开,公众就难免猜测它已经蜕变成一扇为私利者打开的门。”

  在多名受访的文物界专家看来,要“拯救”故宫,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势在必行”。“而设立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监督委员会,可能是最有效的一个举措。”

  故宫内部人士:故宫文物管理规定并不少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梳理“八重门”后发现,尽管门门洞开、虚实难辨,但其中没有一扇门能让公众对故宫内部一探究竟。

  “故宫博物院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所在,也是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如今,(它)既是收藏明清皇室珍宝的巨大宝库,也是记载明清宫廷历史的鲜活档案……故宫博物院的生命线,就依附在紫禁城宫殿中,顺着它的文化脉络生长、延伸……”故宫博物院在其官方网站上这样描述自己。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座汇集中国千年文化瑰宝的地方,究竟交给了何人管理?他们依据怎样一套制度,来保证我们的文物完好无损?在一般公众眼中,仍宛若谜团。

  为了解故宫内部的文物管理制度和人事制度,中国青年报曾致函故宫博物院,但故宫方面拒绝了本报的采访请求。

  “公允地讲,故宫博物院对文物管理的制度规范还是很严格的,我身边的绝大多数故宫人,对待文物也挺细致。在那么充足的经费投入之下,故宫的文物管理水平,很难说不是国内最好的。”一位不愿具名的故宫基层文物管理人员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表示。

  这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就文物管理而言,目前,故宫博物院共有180多万件文物,主要由古书画部、古器物部、宫廷部和图书馆这4个业务部门直接负责日常保管。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