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维和指挥员:中国军人必须学会和世界打交道

2011年08月04日 11:43:25  来源:解放军报
字号:    

  陈长青,济南军区某集团军工化处处长,1971年生,1990年3月入伍,上校军衔。2006年5月、2009年1月、2010年6月,三赴苏丹瓦乌和达尔富尔执行维和任务,三次被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授予“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和“特别贡献奖”。前不久,记者来到陈长青维和期间所在部队济南军区某工兵团,对他进行了采访。

  我国参与联合国维和已整整10年,10年来,中国军人的脚步无论在陆地还是在天空、海洋,正越走越远。因此,我们试图通过与陈长青的对话,发掘更多中国军人面向世界时的精神风貌和相关思考,希望他在国际舞台上的经历与思考对我们这支具有光荣历史的军队更快地实现现代化,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有所借鉴。

  再逼真的演习也不同于实战

  记者:3次参加维和,每次8个月,加起来整整两年,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陈长青:我3次参加维和,第一次当参谋,第二次当分队长,第三次当大队长。现在看,个人最大的收获其实也就是我们部队最大的收获,那就是实际作战能力大大提高。

  记者:举例说明?

  陈长青:比如,2006年5月我第一次也是我所在部队第一次参加维和。刚到任务区时大家听到枪响就紧张,赶紧穿防弹背心戴头盔。现在完全不一样了,一听枪声就知道哪个方向大概发生了什么情况,部队从容应变,哪些人疏散,哪些人集合,哪些人做好战斗准备,快速有序。

  记者:这种变化来自哪里?

  陈长青:来自实战。任务区情况复杂,对于维和部队来说,维和就是作战,标准就是实战。我们的一切工作都从实战出发,可谓是生死练兵,弄不好要丢性命。因此说,经过维和战场的洗礼,部队的实际作战能力大大提升。

  记者:在国内也有实战背景下的演习。

  陈长青:那不一样。再逼真的演习也不同于实战。因为它毕竟是演习。在苏丹,我曾目睹肯尼亚士兵训练排雷,触动很大。他们完全就是拿真雷来练,操作手身着全套的排雷装备,除了小刷子、小镊子等,手上还佩有防静电的避雷针。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规范,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这种训练水平是拿任何一种模拟器材都练不出来的。

  当然,我不是说我们都要去参加实战。我想说的是,对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中的中国军人来说,必须要有更强的危机意识、实战意识,不要忘了,部队是要打仗的。

  部队需要放手去摔打

  记者:大家都认为国外环境那么复杂,部队管理问题会更突出。维和期间让你感到压力最大的问题是不是部队管理?

  陈长青:恰恰相反。到了国外,部队管理基本上成了最不需要过多考虑的问题。为什么?还是同样的原因:实战。因为一切从实战出发,所有的形式主义都没了市场,作风实了,工作实了。战士看到干部真抓实干,也都自觉按规定办,一门心思干工作,管理问题自然就少了。包括每年让干部头疼的士官选取,干好干坏一目了然,谁上谁不上都很服气。部队管理、教育的压力小多了。

  记者:从实战出发就这么灵?

  陈长青:就这么灵!实战摆在那儿,大家都很明白。你实实在在按制度办事,提高战斗力,减少大家伤亡的危险,才是对大家最大的关爱。

  记者:回到国内了,依你看,部队该怎么管理?

  陈长青:放手摔打。维和时,我们有一次要去1000公里外的某港口拉保障物资,路上武装派别关卡林立,按道理联合国应该派作战部队保护我们运输车队,但是当时情况特殊作战部队派不出来。物资运输不能等,我们决定自己保护、长途运输。当时79个人开了27台车,历经14天,通过70多道关卡,处理了3起突发情况,最后圆满完成任务。去了也就去了,部队需要上级的信任,需要放手摔打。经过类似不断的摔打,官兵的作战技能和心理素质大大提高。在国内,其实也不是做不到。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