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城市硬化面积激增雨水难入地 排水差致内涝频现

2017年01月13日 10:37:15  来源:山东商报
字号:    

济南地形南北落差很大,同时地面硬化扩大致雨水难入地。记者 刘畅 翻拍

  从广州到杭州,从南京到北京,2011年的夏天,城市内涝再度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济南近年来也遭遇过暴雨涝灾,而在今年的几次降雨中部分地区仍然出现严重积水问题。昨日济南市政公用事业局会同驻济高校相关专家,剖析了省城内涝成因:雨水入渗的通道被硬化地面所阻隔是关键,济南特殊地形地势加速了雨水的径流,投入不足、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又加重了城市的内涝。

  同样的降雨量,在10年前和现在对城市造成的洪涝灾害是不一样的。近年来,之所以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内涝问题,除了排水设施不完善外,和城区硬化面积激增有着直接的联系。

  据国家住建部对全国351个城市进行的专项调查,此前三年时间里,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积水深度超过半米的占74.6%,积水时间超过半小时的占78.9%。

  为什么这么多的城市内涝集中爆发?济南市政公用事业局局长贾玉良结合济南的情况分析认为,“建成区面积大面积增加,大量雨水因路面硬化而无处下渗,导致了城市低洼的中北部地区极易形成城市内涝。”

  记者了解到,1999年济南市建成区面积116平方公里,去年建成区面积达到300余平方公里,十多年间翻了近三倍。

  “我参加工作时,北园路以北还是荷塘湿地,经十路以南是农田林地和小塘坝,这些区域都能起到蓄滞洪水的作用。”一位在济南生活了多年的热心市民告诉记者,如今这些地方都成了高楼大厦和住宅小区,原本能渗水的地面成了阻水的水泥柏油地面。这种硬化路面不仅阻水,还加大雨水流速,让降雨时洪峰形成时间更短,破坏力更强。

  据专家分析,济南市多年年均降水量约670毫米,全年70%的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平均降水量约470毫米。根据降雨量情况不难算出,1999年济南城区每年汛期只需承接5452万立方米雨水,但是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41亿立方米。

  城区面积的大范围增加,让更多的雨水顺着硬化路面汇流到城市低洼地区,从而导致这些区域积水问题的加重。这也是为什么城市越大,出现内涝问题越多的一个直接原因。

  分析

  南高中低北次高

  “勺子”状地势乃省城内涝之因

  水往低处流,济南市特殊的地形地势,也是导致中部低洼地区经常出现积水内涝的一个客观原因。

  济南城区南部山丘地势较高,北端为地上“悬河”黄河,中部偏北的北园大街、小清河周边区域地势低洼,胶济铁路东西向横穿城区中部。

  以英雄山路——纬二路——天成路——济泺路沿线路面高程为例,二环南路处为120米,长途汽车站处为23.6米,黄河大坝泺口处坝顶高程为36.4米,剖面图上看如同一个勺子状。其中从二环南路至北园大街长度10公里,高差96米,道路平均坡降接近10%。,坡度很大。强降雨时,城区南部的降水向北部迅速汇集,疏泄不及,且受胶济铁路的阻碍,极易形成内涝。

  小清河是济南城区唯一的外排河道,但是全线400多公里水平高度差只有20余米,导致小清河水流速度过缓,一旦下游城市降雨量过大,小清河极易变成一条流速缓慢的蓄水河,这也会严重制约济南市区洪水及时外排,导致低洼区域内涝。

  部分管道淤积严重

  造成城市内涝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其中排水管网的欠账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济南市政公用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省城排水设施的建设管理中也存在严重问题。

  据悉,济南市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大,其建设速度明显滞后于城市化进程。根据济南市政公用事业局公布的数据,受地方财力的制约,省城每年用于河道、排水管网维护经费不足2000万元,远远低于约 1亿元的定额测算标准,导致城市排水设施维修养护难以按标准进行,部分管道淤积严重甚至堵塞,严重影响了排水效果。

  同时老城区雨、污水管网设计标准偏低,雨、污合流现象严重,易造成雨时冒溢导致道路低洼点及铁路立交道积水。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主体众多,协调沟通难度大,建成的排水设施缺乏统一性。

  此外,部分市民和单位保护城市排水设施的意识极差,甚至人为破坏排水设施,占压损毁排水设施的现象屡屡发生。个别施工单位甚至将水泥或泥浆水排入城市排水管道,造成堵塞。部分沿街餐饮饭店将含油废水甚至泔水等直接排入雨水管道,污染了环境,板结的油污往往堵塞管道,影响了排水。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要闻 时政新闻

[责任编辑:吴怡]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