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民主法制的稳步推进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一些领域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极端事件,却在不断动摇着人们对于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信心。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如何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培育具有时代精神、自尊自信、深入人心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是一个值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
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被提上重要议程。对正处于加速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而言,对内生文化价值观念系统(尤其是核心文化价值观念)的自我认同和自我重构日趋紧迫,认同与践行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从2010年底到2011年5月,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电话访问,对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在现代社会的践行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期对如何弘扬道德文化传统理念、推动其在当代社会的有效践行提供参考。
中国道德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和演进,形成了名目繁多、内涵丰富的道德规范或德目,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宏大的道德理念。当今社会,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仍具有深刻影响。何为中国道德文化的传统理念?商代有“六德”:知、仁、圣、义、忠、和。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孝、悌、忠、信等道德规范。宋元时期形成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现当代学者对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进行了总结和发挥。课题组在参考大量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国道德文化的核心理念归纳为忠、孝、和、礼、义、仁、恕、廉、耻、智、节、谦、诚13个方面(详见表1),在调查中请被访者对其中每项道德理念的总体践行状况进行打分(0-10分),分数越高,代表对此项道德文化传统理念的践行状况评价越好。课题组认为,对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的践行评分高低间接反映了调查对象对其所处的环境或同类群体的践行状况。
本次调查在对各职业民众进行个案深访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辅助调查技术在全国范围内严格按人口比例抽样,总共回收有效问卷1991份,覆盖了北京、辽宁、江苏、广东、河南、湖南、四川、陕西的31个地级市(区),包括了各类职业人群。
整体状况
近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民主法制的稳步推进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在此次调查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调查显示,十三项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评分高低顺序为:孝、智、和、仁、谦、礼、恕、义、诚、忠、节、耻和廉。当前道德文化传统理念的总体践行评价得分为6.48分。具体分析发现,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⒈“孝”、“诚”、“和”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道德文化传统理念
如图1所示,在十三项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中,公众认为最为重要的道德理念依次是孝、诚、和、廉、义、仁、忠、礼、恕、智、耻、谦、节,对上述传统美德选择的百分比分别为:68.0%、39.0%、35.6%、30.6%、28.8%、25.2%、23.0%、15.7%、11.0%、6.7%、6.3%、5.7%、4.4%;同时各种美德在整体价值权重中的百分比为:22.7%、13.0%、11.9%、10.2%、9.6%、8.4%、7.7%、5.2%、3.7%、2.2%、2.1%、1.9%、1.5%。孝文化是公众一致认可的道德文化传统理念。孝敬父母、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调查的数据也再次验证了这一点。诚实守信、以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指导着华夏子孙崇尚和平、追求自强、实现自我,这些理念在当前仍然具有重大意义。
⒉农民对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情况的评分最高
如图2所示,在对当前社会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总体情况的评价中,农民群体的评分最高,均值为6.87分;其次是学生群体和商业从业人员的评分;再次是无职业或失业人员群体和工人群体;最后是国家公务人员群体,均值为6.27分。农民的评分最高而国家公务人员的评价最低,主要是与这两类职业人群对于道德标准的认识水平和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农民大多数生活于农村,农村中较好地保留了中国道德传统文化,同时农民对于道德标准的判断比较单一和简单。而国家公务人员则相对更多地具有现代意识,因而对传统道德的认识出现较大差异性。
⒊女性对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评价高于男性
统计分析发现,男性和女性对于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的总体践行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别。女性对于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现状的评分为6.65分,男性对于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现状的评分为6.30分。女性对于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现状的评分明显高于男性,这反映出女性群体社会道德践行较好,或者是因为女性留守家庭较多,而家庭道德理念践行较家庭外道德理念践行较好。
⒋文化程度与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现状的评价成反比
调查发现,文化程度与对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总体评价成反比,即文化程度越高而对传统道德理念的践行现状评价越低。具体来看,16-30岁的群体中,文化程度和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评分的反比数为-0.131;31-50岁的群体中,文化程度和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评分的反比数为-0.20;50岁以上的群体中,文化程度和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评分的反比数为-0.30。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哪个阶段的年龄群体,文化程度越高,其对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现状的评分越低,并且年龄段越高,文化程度与评价分数呈现的负相关性系数越大。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我们的文化知识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有所忽略;二是文化程度越高现代意识越强,越想超越传统。
⒌农村居民对于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总体评价上高于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对于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情况的评分为6.75分,城市居民对于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情况的评分为6.35分。农村居民对于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现状的评分明显高于城市居民,这与当前农村社会变迁相对较慢,因而更多地保留了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有关。农村居民对于社会现实的批评和期望程度相对较低,因此评分倾向于较高。相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生活让城市居民更多地追求现代文化理念。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