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从400多家境内外报刊的新闻报道和评论、100多家新闻网站的报道和评论、8家门户网站的新闻跟帖、约30家论坛/BBS、400余名网络“意见领袖”博客,以及微博客、播客网站等载体中,梳理出了2011年7月上半月的网络舆情热度最高的10个中央部委,并按照其关舆情热点事件的传统媒体报道量、境外传统媒体报道量、网络媒体转载量、网络论坛主帖数、博客博文数、微博客条数六个维度统计汇总出每一事件的舆论关注度,并以此评估相关部委在7月上半月的总体舆情热度。
本次进入中央部委网络舆情热点事件排行榜的10个机构及其热度具体如下:
说明:本表将传统媒体报道量、境外传统媒体报道量、网络媒体转载量、网络论坛主帖数、博客文章数量、微博客条数六项指标数据作加权统计后得到热度评分,并依据评分得出蓝、黄、橙、红四个级别的热度等级,热度相应由低到高。
各指标数据统计时间范围为2011年7月1日至2011年7月15日。各项指标所占权重指数为:境内传统媒体报道量20%、境外传统媒体报道量5%、网络媒体转载量15%、网络论坛主贴数20%、博客博文数15%、微博客条数25%。
事件概述及点评
铁道部:回应京沪高铁相关质疑
万众瞩目的京沪高铁自开通之初就遭遇部分日本媒体“盗版”日本新干线的质疑,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随后回应称日媒这一说法“有点大言不惭了”,“新干线与京沪高铁完全不在一个相提并论的层次上”。然而作出此回应后不久,自7月10日至13日短短4天时间里,京沪高铁连续发生3次因故障影响正常运营的事件, 多次出现列车停车、晚点或取消的状况。对此,王勇平14日再次通过媒体“向大家真诚致歉”,称“近几天连续发生故障,影响列车正常运行,耽误了很多旅客的时间”,并表示,暴露出的这些问题“主要是设备处于磨合期,出现了一些故障,虽然不影响安全,但对运行秩序影响较大。”“铁路部门正竭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走出京沪高铁开通后故障相对集中期,希望大家理解和支持我们”。
点评:
某种程度上,高铁问题已成为继“春运”之后又一个屡次将铁道部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的敏感议题。故障频发不仅使京沪高铁开通前期种种关于舒适性、安全性、时间有保障的宣传黯然失色,也似乎验证了舆论此前对京沪高铁安全性的种种质疑,更使得一直表现得信心满满的铁道部陷入尴尬境地。铁道部新闻发言人此次及时出面道歉、解释、争取支持,一定程度上赢得了谅解,缓和了起初一面倒的批评之声。奈何公众对铁道部此前各种问题积怨已久,此次京沪高铁事故无疑又是一次重大打击,铁道部要重塑公信,还需要更多“给力”的作为。正如有网友所说,“希望道歉不要停留在嘴上,尽快度过磨合期才是关键。”
国家审计署:公布地方债账单,公布迄今中央单位最详“三公”经费
6月27日,审计署发布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结果,引发关注。有舆论认为公告的债务数据可能存在低估和遗漏。对此,7月11日,审计署新闻发言人陈尘肇回应称:这次发布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数据有据可查,真实可靠,不存在个别机构和个人毫无依据、凭空推测出的所谓“低估”或“遗漏”的问题。我国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完全在可控的安全范围内,并没有超出偿债能力。
7月11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其“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情况,成为继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国家文物局、教育部、中科院后第6个公布“三公”经费的中央部门,也是公布内容最详尽的部门。如对“因公出国”花费,除了617万的总数,还开列了“69团组368人次”的详情。在“公车”经费方面,数据详尽精确:车辆购置支出115万元,新购轿车2辆(每辆25万元)、小型客车1辆(每辆27万元)、越野车1辆(每辆38万元)。车辆运行维护支出1114.65万元,来自审计署及18个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的206辆公车,平均车运行维护费5.41万元等。
点评:
公开“三公”支出经费,作为国务院对各中央部委的一项要求,也许在公众监督下最终能够得以全部实现,但公布时间、内容的差异,无疑显示出各部委态度有别。审计署此次对于公开“三公”经费问题的处理在已公布的中央部委中“独领风骚”,赢得一片掌声,对于其公众形象提升发挥重要作用。舆论认为,审计署公布的“三公经费”,相比其他一些部委“粗枝大叶”、“藏着掖着”、“讳莫如深”,让人眼前一亮。当然,更详尽的公开也意味着更直接的审视与压力,审计署也承受了不少对其种种支出是否合理的质疑。
而对于地方债务数据未被低估的回应,其积极态度、明确立场值得肯定,但并未完全平息公众疑问,舆论认为其结论缺乏具体可见的证据支持。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