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世界海员日”,全球150多万海员的节日。这一天,交通运输部、中国海事局在上海召开2011年全国海员大会。火红的舞台上,来自全国65万海员的10名优秀代表获得“十佳海员”。潘少强的获奖感言令人深思:“海员是个寂寞的职业,但我仍会坚持。”
台下,28岁的陈诗君望着昔日同行们,眼神中流露着真心的祝愿、羡慕,也有丝许无奈,“其实,我也可以成为优秀的船长,只是现实让我下船了”。
帅气的陈诗君毕业于集美大学,下船前是一名二副,海龄3年,服务于外籍油轮,属于外派船员。“北京的同学都相继结婚,我还整天在海上漂着。家人认为不稳定,太辛苦,天天催我转行,我从了。”陈诗君有些不舍,手机中至今还保存着开船时的照片,心里却经常觉得迷茫。这是每年众多离职海员的缩影。
海员人才匮乏是中国航运事业发展的“七寸要害”
我国是世界上航运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有延绵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交通和能源一直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93%以上的货物贸易依靠海上运输。航运作用之重要,可见一斑。
航运业随着中国经济而蓬勃发展,航海人才的缺口却日益加大,海员人数的增速缓慢,成为制约我国航运业快速发展的“七寸”。
全国海运船队总规模已达9000多万载重吨,居世界第四位,海员缺,高级海员奇缺。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155万船员,其中海员65万人,是世界上拥有海员数量最多的国家。然而,国际航运紧缺人才高达20万人次。2010年,仅上海港航运人才缺口就达9万人。
据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和国际航运联合会(ISF)的统计和预测,2010年全球高级船员的供给缺口为2.5万人,预计2015年将增长至3万人。中国每年海员外派数量一直徘徊在4~5万人次左右,与菲律宾等海员输出大国相比差距相当大。英国卡迪夫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中国目前的海员输出量位居世界第四,其传统和优势区域仍主要集中在香港、新加坡、台湾等地区。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说:“海员及航运人才匮乏是世界难题,由于我国立法滞后、福利保障体制不健全等因素,使中国海员职业正在被边缘化。”他海员出身,对于这个特殊职业的理解感同身受,近年来一直在大声疾呼。
大连海事大学校长王祖温说:“中国船员短缺并不完全体现在数量上,而是质量上的缺失。”目前,三副、三管等操作级干部船员也出现了严重短缺。很多企业反映,只要有适任证书,什么样的船员都可以马上上船,而且工资待遇不低。
“水陆倒挂” 职业吸引力下降
徐祖远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港口国检查的日益严格、海盗活动日趋猖獗、灾害性天气增多,海员的劳动强度、心理压力和家庭压力也不断增大。由于我国对海员个税起征点仍然较低,税率较高,海员收入待遇与陆地职业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导致海员职业整体吸引力显著下降。”
阿希年届五旬,是广海的一位老船长。他说:“我们那个年代的海员,到现在多数都想到了退休,但干了几十年对这份职业还有很多留恋,这两种想法在心理经常有矛盾冲撞。那时,邻居亲友的几大件都是我弄回来的,我常常给老婆带外国漂亮的裙子、巧克力什么的,她特有面子。”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