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网站从“名片型”向“服务型”转变已成趋势。 李瑞宁/图
知行论坛
应用新媒体 提升执政力
当前,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已经“扑面而来”。在这一新形势下,如何应用好新媒体,是事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问题。
新媒体对执政能力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作为具有时代创新标志性意义的传播载体,新媒体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鲜明的开放隐匿性、即时互动性、集成聚合性,对舆论生成演变、思想政治生态,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全方位、革命性的深刻影响。
一方面,新媒体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带来了良好机遇。新媒体因信息量大、即时性好、容易组织、交流范围广,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和优势,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党和政府及时把握社情民意开辟了“新通道”,为引导舆论、形成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提供了“新阵地”,为更好地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优化决策流程和执政方式搭建了“新平台”。充分运用新媒体,有利于党和政府与公众之间良性互动,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另一方面,新媒体也给执政能力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大大加速了社会思想意识的多元多样多变趋势,增加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整合社会思潮的难度,催生出了许多非理性、非制度化网络政治参与的现象,对传统舆论引导格局和层级社会管理体制造成了深刻冲击,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深入分析把握新媒体对执政能力的影响,对于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推动全局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可以说,谁把握好了新媒体,谁就抓住了监管调控、建设运用,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
新媒体条件下对执政为民提出新要求
适应新媒体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强化执政为民的理念、履职为民的责任。
一是更加关注民生。新媒体时代民生问题和民生诉求会更加直接、更加快捷地呈现在互联网等平台上。这就要求执政者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民生,通过“上网交心下网服务”、“网上问题网下解决”,把各地方、各领域的民生工作做好,树立网络民生关切者的形象。
二是更加注重民意。新媒体实时显现并蕴潜着庞大的民意力量。网络民意具有主体多元化、表达真实性、议题多样性、影响广泛性等特征。执政者必须善于运用新媒体,进一步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民意汇聚,把党的意志和群众意愿更好地协调统一起来。
三是更加善用民智。网络民智是人民群众聪明才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智库的重要载体。执政者必须通过新媒体树立网络民智汇聚者的良好形象,使民智更好地服务执政,使党的群众路线通过网络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四是更加彰显民主。网络民主拓宽了民主渠道,提高了公众民主意识,但也存在事件虚拟、网络“暴民”、民主“哄客”等不良现象。执政者必须去伪存真,理性把握,并坚持从制度层面下功夫,用好其优势、规避其风险,彰显党和政府建设民主政治的决心和信心。
五是更加勤政廉政。网络监督具有参与面广、快速便捷、低廉高效、影响广泛等优势,执政者应将其作为加强和改进权力监督的重要手段,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规范执政行为、提升执政效能,进一步强化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
新媒体条件下提高执政能力的对策思考
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把新媒体作为重要的执政资源和手段,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规律,不断提高新媒体条件下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1.运用新媒体搭建便民平台,畅通社情民意,推进执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着力健全新媒体条件下党群互动、政民互动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一方面,推进电子政务,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创新公共服务模式,构建网络公共服务体系,在服务中引导教育民众;另一方面,及时将大量潜在、分散、合理的群众利益诉求提升为明确、集中、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以此推动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加速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
2.运用新媒体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凝聚各方力量,引导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注重资源整合、品牌支撑和技术研发,加快构建党委主导的新媒体骨干集群,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抢占新媒体话语制高点。二是运用新媒体优势大力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切实转化为执政为民的具体思路和举措。三是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构建网络文化服务体系,把互联网打造成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新家园。四是推进新媒体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加快电子商务应用,加快物联网等的研发,使新媒体深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更深层次和更宽领域。
3.运用新媒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对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把新媒体作为稳定情绪人心、促进处突应对,提速提质舆论引导的重要载体,坚持以“快”抢占先机,以“准”赢得主动,以“好”增强实效。二是用新媒体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方法,发挥网络群众工作站的作用,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统一思想、扩大共识,化解热点难点矛盾,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三是运用网络监督改进社会监督,推进制度创新,健全多元化监督平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4.加强新媒体管理,规范网络传播秩序,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一是加快网络立法,进一步拓展法律监管范围,推进网络衍生领域的相关立法进程。二是加强日常监管,建立和完善网络信息研判机制,把握舆情脉动。加强技术监管平台建设,前移管理关口,加强基础管理。三是抓住网络色情暴力、“网络水军”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和网络公关行为。四是加强网络伦理体系建设,大兴网络文明之风,推广博客自律圈典型做法,促进网络自律。
5.增强现实社会执政能力,促进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互动,扩大网络社会信任支持。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具有同构性,网络社会本质上仍然是现实社会的反映。解决网络社会的问题应当更多地从现实社会去寻找答案。在现实执政实践中,必须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建立完善权力公正公平公开透明运行机制,确保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坚持用网络的思维、网络的沟通模式把握好网络社会的思想、语系、动态,使网络社会与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施政进程同频共振。
6、适应新媒体时代要求,提高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增强善待善管善用新媒体的意识和能力。深刻认识新媒体在执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新媒体业务学习,克服网络“本领恐慌”,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运用管理新媒体转变,进一步提高在新媒体条件下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聂辰席)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