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解读自然灾害风险区域分布

2011年06月03日 22:04:23  来源:新华网
字号:    

  提高设防能力 降低灾害风险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史培军教授解读我国自然灾害风险区域分布

  5月12日,是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

  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与示范”的支持下,由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承担并主持的《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近日在京发布。该地图集着重展示了我国各类自然灾害风险的区域分布特点,以及各省区市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的空间差异,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关注。

  在我国,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风险的区域分布呈现出哪些特征?该项科研成果对于政府制定相关规划和制度,公众合理避灾有何意义?就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10日专访了该科研项目负责人、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史培军教授。

  这是我国第一代综合自然灾害风险区域分布图集

  问:请介绍一下启动这项研究的背景以及编制这部地图集的过程。

  答: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多、灾情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与自然灾害作艰苦斗争的历史。直至今天,自然灾害仍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影响范围广,人员伤亡重,灾害损失巨大,引起了全社会的进一步关注。

  针对与年俱增的自然灾害风险,我国政府加大了对综合减灾的研究力度,在国家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部署了多项综合减灾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高技术研发项目和科技支撑项目。其中由教育部负责组织、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与示范”就是针对中国重大自然灾害风险防范而开展的一项重要的综合减灾研发项目。

  编制自然灾害地图是直观展示自然灾害时空分异规律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过去20年,北京师范大学组织有关力量先后编制出版了《中国自然灾害地图集》《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通俗地来讲,前者主要是展示哪些地方曾经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后者主要是展示各区域发生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分别称为我国第一代、第二代综合自然灾害地图集。而刚发布的《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则突出了我国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的区域分布特点和规律,也就是说,展示了区域自然灾害发生的几率和造成的损失等情况,我们称之为第三代综合自然灾害地图集,也是我国第一代综合自然灾害风险分布地图集,它凝聚了教育部、民政部、中国科学院等所属的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300多名研究人员、近10年的心血和汗水,还充分借鉴了国际上目前最先进的灾害风险科研成果。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