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北京148个局处级岗位公开选拔 将测评心理健康

2011年06月03日 22:04:23  来源:京华时报
字号:    

  今起,北京市将面向社会公开选拔148名局处级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市财政局副局长、市交通委副主任等职位都在公选范围内。昨天,市委组织部介绍,今年对于局级职位将按照“一职一卷”分别命制试题,选拔中将更注重基层工作经历,个别职位将面向京外。

  今天,市委组织部将在《北京日报》、北京公招网、北京组工网等媒体网站上刊发公开选拔工作公告及公选职位名单。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刘宇辉介绍,此次公选的148名职位中,副局级领导干部和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职位35个,包括市编办副主任、市民政局副局长、市财政局副局长、市交通委副主任等职位;处级领导干部和区县局级单位所属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职位113个,其中正处级职位10个、副处级职位103个,“市委组织部的一个处级干部岗位,也在这次选拔之列。”

  据介绍,这次公开选拔是从1995年以来本市第11次公开选拔。去年本市公开选拔了241名局处级领导干部,对于今年人数的减少,相关人员表示,“公选干部的多少是根据各个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来决定的。”

  刘宇辉表示,今年会特别提高资历评价在考评中的分值,特别是增加基层和生产一线经历的分值,“强化注重基层的导向。”

  此次公选分为网络报名、资格初审、考试测评、组织考察、决定任用等阶段,将持续3个月左右。报名时间为5月11日9:00——5月18日18:00,可登录北京公招网上网上报名,今年不受理现场个人自荐报名。每人网上限报一个职位,报名形式分为个人自荐、组织推荐和社会举荐三种。

  局级职位考试一职一卷

  刘宇辉介绍,今年的公选将突出“干什么、考什么”,考评很有针对性,不光“考知识”,还要“考能力”、“考素质”。局级职位将按照“一职一卷”分别命制试题,处级职位将党务、一般行政、检法、财政金融、教育、其他事业、群团、国有企业等8类职位分类命制试题。

  北京双高人才发展中心主任袁方说,此次“一职一卷”涉及的内容会更细。他表示,“一职一卷”是北京市的一个尝试,今后还会进一步完善。

  据介绍,今年评委会成员也有所增加,其中局级职位面试考核评价委员会成员将由7人增至9人,群众评委的人数将由15人增至25人;处级职位面试的群众评委由去年10人增加到15人。

  此外,今年公选还增加了公示内容,在对考察对象继续实行所在单位和网上公示的同时,今年会将其三年工作业绩报告在其所在单位进行公示。

  专业技术岗位全国公选

  据介绍,中央在京单位公务员和教育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等国有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北京市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北京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管理人员、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均可报名参加公选。一些专业技术岗位将面向全国重点金融、科研部门。记者了解到,与去年一样,外地省市公务员以及企事业管理人员此次均未纳入选才范围。

  “此次公选的范围主要还是在京单位,个别职位会面向京外。”北京市委组织部干部调配处处长李世新说,制定这样一个范围主要还是根据人才资源的情况来考虑的,同时也有一些社会成本的考虑。

  面试者将测评心理健康

  袁方介绍,面试环节包括半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或专业管理能力面试、资历评价、工作业绩报告、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测试、外语水平测试六项测评内容。

  “心理健康和工作压力的测试是北京双高人才发展中心自己研发的测试工具,主要对应试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工作压力状况进行测试,并出一个心理测试评价报告。”袁方说,心理健康和工作压力测试不出分数,其结果以图表和评语形式反映。

  同时,进入面试的应试者还要进行外语水平测试,主要有英、法、德、俄、日5个语种分别命制试题。外语测试成绩只是作为参考成绩,不计入考评综合成绩。

  每个职位前6名参加面试

  袁方说,选题会贴近选拔干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实际,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来设置。综合素质笔试主要测试应试者担任领导职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等。领导特质测试主要测试应试者的领导能力倾向和显著性特征。

  据介绍,笔试成绩于笔试结束后10个工作日以后在北京公招网上发布,根据笔试成绩每一个职位分别按照得分取前6名参加面试,进入面试环节。

  刘宇辉介绍,今年将抽调纪检监察部门干部和市委组织部干部组成监督组,对公选的报名、资格初审、试卷保密、笔试组织、笔试阅卷、分数统计汇总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跟踪监督。

  此外,在阅卷上,今年将首次把处级职位纳入统一阅卷,抽调熟悉相关职位工作的领导干部担任阅卷专家,采取同一职位同一道题由三人分别阅卷取平均分计算成绩,以有效避免阅卷评分的人为误差。(记者陈荞)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要闻 时政新闻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