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现抢盐潮,美国民众抢碘片,韩国超市海藻售罄。9级地震、海啸和福岛核泄漏三大灾难让周边国家一些民众显得不那么“淡定”。如今,抢盐之风已经过去,背后原因值得反思。
灾难谣言 因何而起
从众抢购:
无“盐”以对
“要达到和服用碘片同样防辐射的效果,一个成人一次性至少吃下3.3千克盐。这样一来,碘是补够了,人也齁死了!”一篇名为《碘酒碘盐海带,全部都是浮云》的文章用科学分析轻而易举地回击了“吃碘盐防辐射”的谣言,但在抢盐之风兴盛时,大部分民众顾上了买盐,却没有顾及这个基本的科学常识。
“杂货摊前挤满了人,以往得卖一年的6箱盐,不到一天就卖光了。”北京朝阳区某杂货店的赵老板经历了从抢盐到退盐的全过程。“来买盐的顾客都在说‘吃碘盐防辐射’,结果没两天,全过来要求退货,我只好再给这些顾客退货退钱,积压的几箱盐还不知道怎么办。”
“好心”的店主还给退货,退货无门的消费者就只能无奈把囤积的碘盐当作“谣言纪念品”。“这次买的两箱盐,可以吃上好几年了。”北京市民王女士在此次“抢盐大战”中想尽办法才买到两箱盐。
抢盐的信息到底是怎么传播开来的?“我母亲打电话通知我,赶紧去超市买盐,朋友给我发了短信催我买盐,打开网页更是铺天盖地的核辐射和抢盐的报道,邻居间打招呼都变成了‘你买到盐没’。”王女士说,“现在吃也吃不完,退也退不掉,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出现问题后,大家都挺紧张,担心核污染会通过空气和海水扩散到中国,污染土壤和未来的食品来源,最怕的就是没有盐吃。回头想想这挺荒唐的,其实全国食盐储备非常充足,盐业公司一般都会有3个月的库存量,食盐供应完全有保障,而且我们食用的九成是井矿盐。”作为抢盐族的一员,市民李先生后悔不已,他还细数见证和经历过的灾难谣言:2003年非典时期,公众听信谣言大量抢购板蓝根、中药和白醋;2008年汶川大地震导致饮用水污染;近期“‘超级月亮’即将引发超级灾难”等。
谣言的历史太古老了。距今2400年的雅典发生小规模瘟疫,有人散布谣言,说是因为城邦宿敌在蓄水池投药,人们未将精力放在控制疾病传播,却四处巡游捕捉并不存在的“投毒者”,导致病菌传染,小瘟疫扩展成为殃及希腊半岛整个阿卡提地区生灵的大瘟疫。
深层原因:一“盐”难尽
“现在抢盐的风潮已经平息,很多人都把这个当作‘娱乐事件’,哈哈一笑就过去了,但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思考。”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胡翼青表示。
根据人民论坛所做的深入调查,“假借理论支撑”、“冒充知名媒体报道”以及“假借或曲解专家观点”是这次谣言迅速传播的前三位原因。
除了凭借“科学”“理论”获取公众信任,谣言借新媒体的传播力迅速扩张。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薛国林说,“2011年这次谣‘盐’传播让人印象深刻,新媒体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微博传谣’和‘微博辟谣’是突出特点。”“微博在谣言传播中通过‘关注’—‘粉丝’的关系,形成快速的人际传播。比如我有100个关注我的‘粉丝’,我的‘粉丝’又有各自的‘粉丝’,如果我在微博上说吃盐防辐射,那么关注我的100个粉丝又成为传播这条消息的新信息源,这种传播是裂变式的,这个现象在名人的微博上表现得很明显。”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刘学说。
“无论是科学理论被利用,还是新媒体的传播迅速,说到底归结于民众的社会心理。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社会动乱甚至战争时,由于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人们又普遍缺乏必要的信息,谣言就会泛滥,社会公众在这一刻容易从众、情绪激动并轻信谣言。”胡翼青表示。
在人们社会心理急剧变化背后,还隐藏着激烈的利益角逐。“有些谣言也不只是误传这么简单,一些别有用心者背后有巨大的利益链驱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学研究室主任杨宜音表示。
浙江杭州西湖公安分局3月2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抓获一个在杭州试图通过散布核辐射谣言牟取暴利的非法组织,黑手落网后得到法律严处。
“在‘谣盐’事件中,经济利益是主要动力。尽管我们没有确凿的证据指出这次谣言的有组织的幕后推手,但他们将是‘谣盐’事件的主要获利者,这一点无可置疑。谣言传播的过程中,信息产业、盐业企业、股票市场可谓广义的赢家。”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教授赵万里表示。
谣言应对:
止于多方
“政府完善辟谣机制,提高公信力,使谣言无处可传,无人可信,是辟谣的理想方法和治本之策。”中央党校社会学教授谢志强说。
在本次谣言传播的同时,政府辟谣行动也迅速展开。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相关部门及时公开信息,通过电视新闻以及QQ、微博等新媒体进行辟谣,政府紧急调运食盐投放市场,严厉打击囤积私盐、哄抬物价、非法经营食盐的行为,使谣言风波迅速平息。
国家海洋局在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每日分别保持1至2艘船舶,专门执行海洋水体和海面大气放射性监测;国家环保部、中国气象局等部门也对核泄漏辐射污染事故对我国的影响,每日监测预报。一张覆盖海水、陆地、大气的实时环境监测网络迅速展开。政府相关部门每日在网站上公布全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空气吸收剂量率情况,通过新闻联播每日向公众告知检测结果,从放射性物质剂量水平来看,其对国内居民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通过全面客观的信息公开,进行科学普及,公众对身边环境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有关核辐射的谣言也逐渐失去滋生的土壤。
对于如何进一步发挥政府辟谣的权威性,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表示,“第一是建立预警机制,政府部门必须要非常及时地捕捉到社会恐慌、社会风潮的形成原因,并及时采取行动;第二是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凡是涉及到社会公众利益时,一定要及时通报;第三是要建立可操作的防灾救灾标准体系,在危机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持理性和秩序。”
媒体,特别是新媒体是这次谣言传播的助谣者,同时也是重要的止谣者。新媒体具有很强的自我纠错能力,在此次谣言事件中,于第一时间辟谣。新浪微博紧急启动辟谣机制应对网络谣言,除了实时监控之外,开放私信,提供举报邮箱,让网友举报谣言。政府部门与媒体合作,通过QQ群、发微博的形式辟谣,使谣言没有造成更严重的社会后果。
“媒体应该快速及时地为公众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而不是一味宣传谣言风波的激烈;另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应加强合作,将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优势与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优势结合起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洪杰文说。
终结谣言除了要依靠政府和媒体,更要依靠民众自身。谣言过后,一些民众表示之所以会被谣言蒙蔽,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的科学知识欠缺。在人民论坛的调查中,“提高当前一些国民的科学素养,使其不信谣、不传谣”排在终结谣言努力方向的首位,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心理的理性,对终结谣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杨宜音认为,“公众应理性看待谣言,面对这样的信息应该抱有谨慎的态度,理性地进行判断,冷静思考就能发现谣言的漏洞;其次,公众中的专家、知识分子,更应该发挥主要作用,给予人们正确的引导。”
日本九级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使罕见的“抢盐热”一度达到沸点。经政府多管齐下,及时辟谣,加大食盐供应,“抢盐潮”迅速平息。目前,福岛核电站的情况还在演变,人们对核污染扩散的担忧依然存在,一些荒唐的谣言可能又在酝酿、发酵。谣言过后,我们不禁反思,灾难谣言究竟因何而起?究竟谁才是谣言的终结者?(严冰 刘哲 吴杨)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