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草原退化面积已经达到了90%以上!”这是今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前夕,记者听到的有关我们这个地球种种让人忧虑的信息之一。
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我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近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1.7%。近年国家加大投入,实施了一系列草原生态治理和保护工程,但草原生态总体恶化的局面没有被有效遏制。
草原地区生态退化问题严重,不仅直接影响到牧区经济发展和牧民生活水平提高,还直接危及国家生态安全。
除了草原的危机现状,一些草原生态治理政策实施的负面效果也令人忧虑。近年有关我国草原治理思路和一些政策效果的争议不断,但一些政策仍在固执地加大实施力度。正可套用那句流行语式:好,还是不好,我都一如既往地实施。
多年关注中,记者注意到,我国种种草原保护和治理政策中,以“禁”为核心、令草原“真空化”才能保护草原的治理思路和取向,需要加以审视和修正。
“浅草才能没马蹄”
“局部改善、总体恶化”——如果您觉得官方对我国草原生态状况的描述太过原则和熟悉,不妨听听草原专家和学者怎么说。
“我国草原面积比林地、农田面积加起来还大,但90%以上都退化了。严重退化的应该在50%以上。”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教授、国家草地生态系统沽源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王堃说。按王堃的解释,他所谓的严重退化,就是快变成沙地、盐碱地、不毛之地了。这种地方都达到50%了,王堃用“非常可怕”来形容。
只要说到草原,中国人十有八九会想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但早有专家形容,这种美景已变成“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窘境,即使在条件良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等。
王堃说,30年前他在大学读书时到草原去,草原还不像现在这样。“现在别说风吹草低见牛羊,真正能把黄耗子盖住的草地已经很少了,看了真是触目惊心。”
草原严重退化,草原生物多样性也在锐减。原来草原上很著名的野狼、黄羊等动物已经很少。牧草的多样性在下降,草原植物种类也在减少,草场生产力每年也以惊人的速度下降。
今年3月下旬,农业部发布的《2010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如此概述我国草原生态状况:近年来,草原生态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草原生态环境加剧恶化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但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草原沙化、盐渍化、石漠化依然严重。草原生态呈现“点上好转、面上退化,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态势。我国草原生态状况仍不容乐观,草原生态环境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