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通过大规模的综合整治,呼伦贝尔沙化土地总面积比2004年缩减了36.4万亩;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比2004年缩减了8.9万亩。部分流动、半流动沙地得到了有效治理,沙区植被盖度比治理前平均提高15%。在有监测史以来,呼伦贝尔沙地沙化土地面积首次出现缩减。
呼伦贝尔沙地由三条沙带组成:第一条为海拉尔河流域沙带,面积约435万亩;第二条为中部沙带,面积约225万亩;第三条为伊敏河流域沙带,面积约465万亩。三条沙带面积占全市沙化土地总面积的57.5%。
呼伦贝尔市采用沙地樟子松封育技术模式等6种治理模式,依托国家“三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并自筹资金进行治沙造林,取得了明显成效。2002年启动实施的“沙地樟子松行动”,已累计栽植樟子松大苗近1000万株,创造了以簇状、组团状栽植樟子松大苗,用10%的樟子松栽种面积,达到100%的治沙效果的沙地治理新模式。
2006年,该市又确定了有退有进、科学发展,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的战略目标,把防沙治沙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特别是2009年,市委、市政府落实“美丽与发展双赢”的战略目标,加大防沙治沙力度,将沙区综合治理列为全市公共公益项目的一号工程,提出从2009年开始至2013年,5年时间投资6.5亿元,治理沙地500万亩。针对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沙地类型采用在实践中探索出的沙地樟子松封育技术模式、灌草混播治理流沙模式、机械沙障与灌草混播固沙模式、杨树大苗深栽治理模式、樟子松野生大苗移植模式和容器苗固沙模式6种成功的治理方法,对已经危及交通运输、人民生产生活安全的区域进行重点治理,在生态环境特别脆弱的风沙危害严重区域,建立封禁保护区,实施必要的生态移民。(记者 方弘 通讯员 闫静)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