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党报披露中国社保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核心内容

2011年06月03日 22:05:15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是在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关心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等的大力支持下,于2007年5月开始组织实施的社会保障研究重大战略项目。这项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教授担任总负责人,由数十位专家组成1个核心组和30多个子项目课题组进行有总有分的研究,先后有数百位学者和官员参与研讨。经过近4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4卷本的最终研究成果——《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总论卷、养老保险卷、医疗保障卷、救助与福利卷),描绘出我国社会保障到本世纪中叶的发展战略蓝图。这项研究历时长、规模大、标准高,其最终成果全面、系统、深入,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指导性、针对性,将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本报今天推出专版,独家披露这项研究成果的核心内容,以飨读者。

  ——编者

  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沿着公平、普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记者:20世纪40年代的贝弗里奇报告描绘了英国福利国家的理论蓝图,而后风靡西方世界。有人将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战略报告)称为“中国式贝弗里奇报告”。对此您如何评价?这部报告的基本思路与核心观点是什么?

  郑功成:我理解“中国式贝弗里奇报告”的评价,主要是基于这项研究所具有的宏观战略性及其对中国社会保障建制理念、原则、框架、目标与步骤进行理论规划的特性,但它绝不是贝弗里奇报告的翻版,而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设计。社会保障与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密切相关,与民生事业和社会财富分配密切相关,其宗旨在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增进国民的终生福祉,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共享”的建制理念,遵循普遍性、统一性、互助共济性、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与弱者优先、政府主导与责任分担六大原则。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战略目标,是从弥补制度缺失入手,构建覆盖城乡居民、以缴费型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沿着公平、普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解除城乡居民后顾之忧的同时,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幸福感,切实维护个人的自由、平等与尊严,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也就是本世纪中叶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

  战略报告提出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阶段(2008—2012年),初步构建“两免除一解除”的基本保障制度支架(覆盖全民的社会救助、医疗保障与养老保险体系);第二阶段(2013—2020年),实现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定型、稳定发展;第三阶段(2021年—本世纪中叶),全方位地满足国民社会保障需求并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

  记者:提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郑功成:提出“三步走”战略,主要有三个依据:一是从现实国情出发。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地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须从建立健全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开始,经过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定型、稳定发展的阶段,再进入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福利社会。二是满足城乡居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基于城乡居民社会保障需求不断提高的现实,社会保障从“雪中送炭”发展到公平普惠是客观规律。三是服从于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同步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提出到2020年实现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定型、稳定发展,比较充分地满足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需求,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适应的。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方位地满足国民社会保障需求并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服从并服务于我国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战略目标。这个“三步走”战略指导着各个子项目的战略规划,从而在最终完成的各子报告中均有相应的体现。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