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中国式抗旱困局:资金压力影响地方“毛细血管”建设

2011年06月03日 22:05:23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字号:    

  冬春旱情背后,是多年积累的重洪涝轻干旱、强“骨骼”弱“血管”、多建设少管理的治水痼疾

  2月9日上午,干旱已久的安徽沿淮以北地区终逢甘霖。其时,位于皖西北阜南县的城郊,一位李姓村民正在给屋前的小麦浇水。六亩多地的小麦,两口子浇了两天两夜。

  傍晚16时许,阜阳市区飘起了雪花,不足两个小时,房顶、车上已尽上白妆。采访归来的《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1622次列车上,见证了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北京等地的兔年初雪。

  但国家气象台中心专家表示,此次降水过程有利于黄淮等地冬麦区封增墒,但对缓和旱情作用有限。

  这天下午16时,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防总)启动抗旱Ⅲ级应急响应。本刊记者从国家防总了解到,截至2月8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12亿亩,其中,约有2000多万亩无灌溉条件。

  水利部部长陈雷指出,“若持续无有效降雨,冬麦区旱情可能迅速发展,抗旱形势严峻。”

  10日的北京,尽管迎来了迟到的初雪,但在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旱情依然是关注的重点,在强化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的五项措施中,有三项与抗旱直接相关。

  4成小麦受旱

  在很多皖西北人民的记忆里,大年初一要么飘着雨雪,要么冬雪未及化尽。

  2011年2月4日,大年初一,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皖西北的麦地里,却呈现另一番景象。瘦小的麦苗周围,黄土一踩,便成碎屑。在城郊乡某村,有村民向本刊记者表示,立春过后,随着气温变暖,冬小麦将开始拔节,进入生长关键期。“这个时候,还缺水的话,粮食肯定要大量减收。”

  村里的沟早已干涸,住在沟边的人们,偶到田间地头,已经习惯了直接从沟底抄近道。因缺水之故,村里绝大多数麦地没有得到灌溉。

  据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介绍,截至目前,沿淮以北地区气象干旱为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秋冬连旱。

  这只是当前中国北方旱灾的一个缩影。国家防总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月8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已达1.12亿亩,和2月1日相比,仅一周之隔,就增加了3400多万亩。另外,有272万人、284万头大牲畜面临饮水困难。

  上述负责人表示,当前,受旱区域非常集中,受旱农田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山西、江苏、陕西、甘肃8省冬麦区,小麦受旱面积约占播种总面积的40%。其中,河南、山东、安徽3省作物受旱面积合计8271万亩,占全国作物受旱面积的74%。人畜饮水困难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河北、甘肃、山西、山东、河南等6省区的山丘区和牧区。

  关于此番旱灾的严重程度,1月30日,陈雷在抗旱工作异地视频会议上曾指出,冬麦区大部自去年10月以来(截至1月底)累计降水量不足25毫米,比多年同期偏少5至9成,其中河南、山东两省降水比多年同期偏少8成以上,一些地区长达100多天无有效降水,气象干旱十分严重。

  农村干旱带来的经济影响已经显现。有专家认为,1月份CPI同比增幅或将超过去年11月的5.1%,再创本轮通货膨胀周期的新高。

  部分城市供水压力陡增。目前,华北城市群普遍面临供水短缺压力,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城市水源地蓄水严重不足。在此背景下,2月10日,国家防总再次召开引黄济津、引黄入冀应急调水协调会,修订调水方案,妥善处理春灌调水和农业抗旱灌溉的矛盾,采取有力措施,科学合理调度,确保圆满完成既定的调水任务。

  对于当前旱情,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抗旱形势的严峻性不可低估,抗旱减灾的难度不可低估,干旱造成的影响不可低估。而且气象干旱面临加剧的可能。据气象部门预测,2~3月份华北、黄淮部分地区降水将继续偏少,其中2月份华北大部、黄淮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少2成左右。

[责任编辑:吴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