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中国城市面临“垃圾围城” 需多部门合力“排毒”

2011年06月03日 22:05:54  来源:法制日报
字号: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垃圾的“产量”也与日俱增,“垃圾围城”之势不减反盛。但是,随着城市空间密度的增大,垃圾处理设施面临“无处立足”的窘境,即便是建成的垃圾场,也因气味难闻屡遭居民投诉。

  专家认为,垃圾处理涉及多个部门和行业,医治城市化带来的垃圾问题难以一蹴而就,需要多个部门联合,并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制定长期战略

  近日,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向媒体透露,北京市的生活垃圾日产生量首次下降。但是,《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北京市部分地区的垃圾问题仍十分严重,情况不容乐观。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快,中国城市面临的“垃圾围城”困扰显得愈来愈严峻。在不少城市,“垃圾围城”之势不减、“垃圾山”依然矗立,俨然成为城市里一种难以根除的顽疾。

  与“垃圾山”相伴

  12月末的北京,不时会有大风光临。在地处丰台区和大兴区交界的小堡台村,据说,每逢刮风,便可看见漫天飞花——塑料袋,记者“慕名而去”,见到的是更让人惊诧的场景——一座长宽各约有10米的“垃圾山”迎风而立,各种五颜六色的废砖、废料、餐厨垃圾、生活垃圾堆积在一起。

  附近的工人告诉记者,他们来这儿施工的时候,这座“垃圾山”就已经存在了,可能是附近那些拆迁居民留下的。因为长时间没人处理,一些过路人认为是垃圾站,也会把垃圾扔到这里,久而久之,“垃圾山”的规模越来越大。

  “这地方原来环境挺不错的。最近因为要修路,附近的房子都拆了,这之后也就没人管了,垃圾就这么一直放着。”附近的居民汪先生告诉记者,曾经也有人反映过情况,得到的答复是等路修好了就会来处理,后来大家习以为常了,也就没人再反映了。

  如果说小堡台村的“垃圾山”与拆迁不无关系,那么,在一些临街地段出现的“天然垃圾场”则让人有些不解。

  小堡台村附近的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校门前,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世纪学院的一名学生对记者说,他们学校附近的环境太脏了,尤其是车站附近的垃圾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记者注意到,这名学生提到的垃圾箱,是一个非常老旧的不分类垃圾箱,箱体上锈迹斑斑,还有长期被菜汤、油污等侵蚀的痕迹。垃圾箱里各种垃圾塞得满满的,有许多已经溢了出来。垃圾箱旁也堆着大大小小的垃圾袋,很多垃圾更是被直接扔在了垃圾箱周围。

  “这垃圾箱一直就这样,实在是受不了了,太臭了。我上大一的时候就这样,现在我都大四了还是这样,一点都没改善。”这名学生说,很多同学都向学校反映过,学校也向有关部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情况并没有因此而改善。

  “现在是冬天还好一点,到了夏天真是没法待了。我们上早操的时候都能闻到一股股的臭味。晚上睡觉,如果开着窗户,臭味有时就会飘进来。”这名学生说。

  “现在我们城市处理垃圾的地方已经趋于饱和,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垃圾的产量又翻了一番。西城区在没有合并前,平均每年就有32.3吨的垃圾。随着垃圾越来越多,带来的问题也就相应增多,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对市民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北京市西城区环卫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责任编辑:吴怡]